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放贷人入川 民间借贷走出灰色地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 00: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伊琳 何忠平 曾 航 上海、成都 报道

  《放贷人条例》草案提交到国务院的消息正在资本嗅觉灵敏的“温州圈”里传播。

  11月18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副会长周德文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昨天半天时间里,就有十几个人电话过来报喜了。”

  给周德文报喜的人,或者是靠民间借贷发家的,或者本身就是借款人,他们正准备大举入川投资或者放贷,但民间放贷却苦于政策限制。

  据周德文估计,温州目前共有6000亿的民间资金容量,目前已有500多亿民间资金已经进入四川灾后重建(周德文称“500多亿是根据一些企业新近投资四川的项目所作的不完全统计”)。更多的资金正在等待入川。

  具体有多少民间资金已经进入了四川,周德文表示目前尚没有统计,不过他称,最近温州政府方面又组织了50多家企业入川考察。

  “我们在四川有5000多万投资,基本是自有资金。”温州东信集团董事长王崇焕介绍,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温州的民间资金正在开始组团向四川倾斜。

  温州资本进川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温州人在民间金融上的试验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支持,这些民间金融机构的命运日日危如卵累,时时面临被取缔和制裁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温州的民间金融一直畸形发展。

  而多年来温州大量的民间资本输出,正是来源于民间借贷。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于刚刚出炉的一份名为《温州金融业发展报告》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约占全社会金融市场份额的20%。

  按照温州2007年底贷款余额为2700亿元来计算,这一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0余亿元。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民间金融鼎盛时期,民间金融的融资规模增长甚至超过银行信贷。

  在民间金融鼎盛时期,温州共计出现了51家城市信用社,34家农村金融服务社和188家左右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简称“两社一会”)。平均而言,每个乡镇级区域至少有一家机构——这些民间金融机构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大量的温州民间资本输出提供了可能。

  11月17日,国家正在制定《放贷人条例》的消息经央行研究局高层人士透露并得以大范围传播。周德文称,“如果能实施这一条例,一直踩在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将有望阳光化。”也将为民间资本大举入川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周德文介绍,温州有大约30万家中小企业,主要都是依靠民间借贷发展而来。由于当地制造业濒临转型,这些中小企业正在设法将民间闲置资本汇集起来展开新一轮投资,四川正是这些民间资本投资热点之一。

  据了解,为了配合民间资本的投资需求,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针对本土资金援川,已经与四川省合作建立浙川合作产业园。产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浙江将在今明两年拿出2亿元,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园将边建边招商,计划在3年里起码吸引三四十家企业入驻。

  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介绍,产业园区将重点发展纺织、电子、建材、食品饮料、矿产深加工等浙江优势行业。在10月15日的浙川投资介绍会上,包括温州企业在内的浙江省企业已与青川县签订了28个项目、约8亿元的投资意向,而这部分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

  温州市还专门成立了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来自该指挥部的消息称,温州市对口支援的是青川县的青溪镇、三锅乡、桥楼乡等三个乡镇,已联络、组织10批次50多位温籍企业人士前去灾区考察,并有意与青川县实现项目对接。

  有关人士介绍,温州资本进入四川,主要还是以房产开发为主。比如温州的中城集团、建设集团、东瓯集团三家建筑企业,对口支援地是四川广元青川县木鱼镇,开发1500套安置房。

  据了解,在对重建区产业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挥部指导包装一批推介项目进入青川县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支持、推荐发展生态农业。这些行业,温州资金进入开发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