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项兵: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02:44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11月8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年会在巴西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说,预测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大约在8%到9%之间,中国将通过保持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来帮助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那么,这一增速如何实现?这个信心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11月9日,本报作为合作媒体参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直播的特别节目《坚定信心促发展》,邀请长江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项兵,就此类问题谈了他的观点。

  项兵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发展中国家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出口会急剧减少,同时也将面临投资资金紧缺的挑战。应当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想找到一个不受冲击的避风港并不现实,但是,相比之下,中国所面临的状况是最乐观的,也是最安定人心的。中国如果能够维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将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超过9%,2007年GDP达到3.61万亿美元。截至2007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改革开放前的2.5亿人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500万人。

  最近中央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的中心内容之一是照顾一些弱势群体。其实除此以外我们还有许多政策可以运用,比如,放松行业管制,这几年电信行业快速的增长,说明放松管制给中国经济确实带来强劲的增长。还有服务业,现在仅占中国经济的41%,美国占了82%,发达国家占了70%,我们的潜力非常大。

  如果在医疗卫生、电信、金融,通过一系列的放松管制,甚至引入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发展的话,中国经济的内需会有强劲的增长。从这一点来讲,应该对中国抗衡全球经济危机充满信心。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落实这些措施的投资额到2010年底约需4万亿元。这充分显示了政府促经济增长的决心。这些措施最大的亮点,一是真正关心民生工程,关心弱势群体。二是比较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尤其在环保方面,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推动结构调整;既要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要有效扩大投资,又要积极拉动消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增加经济增长后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项兵认为,金融危机在重创世界经济的同时,也给中国发展经济带来了机会。比如,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公司股价下跌,市值大幅缩水。许多优质跨国公司的估值,已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按照“以全球应对全球”和“链条对链条的竞争”思维,中国可考虑战略性选择几个主流行业,全面参股行业内领先的跨国公司。首先,参股全球产业链两端企业,由此可解决“中国制造”对外部市场资源的单边依赖性。同时,将“中国制造”的价值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解决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受制于人等问题。在产业链上游,可重点参股石油和天然气、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行业内跨国公司,以及拥有产业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在产业链下游,参股品牌价值突出和全球渠道优势明显的跨国公司;其次,参股国际顶尖金融机构。

  项兵认为,最好的金融风险防范策略不是关起门来,而是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格局。一方面,与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形成交叉持股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结成统一利益体,变抢占市场为全球战略合作与开发;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成为下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牺牲品的可能性。

  应该看到,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非常广阔,我们需要在危机中制造机会,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以追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