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积极财政政策增值税改革 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10:34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黄淑慧

  核心提示: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次启动,离上一次启动时间正好10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财政政策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次启动,离上一次启动时间正好10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财政政策无疑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将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二是税收政策,即明确了此前呼声很高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冀望财政政策

  力挽狂澜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和扩大政府购买,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劳动就业的增加;举借外债和发行公债,以及采用相应的降低利率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刺激生产和近期消费。

  我国上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开始启动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了7年,之后逐渐淡出,在2005年转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再次从“稳健”转为“积极”。

  而这次政府在财政支出上采取的措施与1998年相似,事实上,当下的经济背景也与十年前颇为相似:当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如今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但中国这次遭遇的问题显然要严重得多。“现在可以说是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认为,这次中国面临的经济下行风险,既有外部冲击的因素,又是自身内在经济周期的体现。

  “货币政策在控制需求时效果明显,但在刺激经济增长时却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在需要扩大需求、刺激供给的时候,还是财政政策更为直接。” 胡怡建教授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在这些有力度的措辞背后,政府无疑是下了“狠心”,但也可以透露出形势迫在眉睫。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在报告中指出,明年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几个月以前的预期,明年如果没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到6%左右。“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不保持6%~7%左右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等不及国际经济复苏。”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明年发债规模

  会迅速增加

  中国的财政收入能够支持多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力度?

  虽然今年上半年财政有万亿盈余,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财政收入同比增幅持续下降,数据显示,6月财政收入增幅为30.7%,7月增速回落近半,至16.5%,8月进一步下降至10.1%,9月份又进一步下降到了3.1%。

  对此,胡怡建教授表示,全年的财政收入仍有望增长20%左右,实现超收3000亿元左右。预计2008年中央财政赤字不会增加,仍将维持年初预算确定的1800亿元的水平。

  但他分析,明年来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政府发债的规模肯定会很大。

  从2000年开始国债发行总量不断呈现出逐级上升势头,2005年超过7000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2007年由于有1.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发行,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同比增164%。分析人士预测,今年的国债发行肯定会高于去年(不包括1.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将不会低于8000亿元。分析人士预测明年国债发行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

  而此前经济学家哈继铭也预测,假定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12%,若要使GDP增速达到8.8%左右,则财政赤字将由今年占GDP的0.6%扩大到明年的2.3%。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