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汇金公司注资农行 股改大幕开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 01:52  金融时报

  11月6日,在位于北京东长安街的农行大楼,随着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和农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注资协议上落款签字,汇金公司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注入农行,农行财务重组启动。

  此时距10月2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农行股改方案仅半月。中央汇金公司对农行注资,标志着农行股改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农行股改就此拉开了大幕。

  汇金公司与财政部共同设立股份公司

  “此次注资标志着农行将由国有独资银行变为股权多元的股份公司,为实现上市和公开发行奠定了基础。”农行行长项俊波在注资仪式上表示。注资完成后,汇金公司将持有农行50%的股份,同时财政部在农行的1300亿元所有者权益将保留,双方并列成为农行第一大股东,各持有50%的股份。另据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透露,汇金公司将与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国有银行改革的过程中,财务重组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要改善国有银行的财务状况,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充实银行资本金,使相关财务指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而这完全靠银行自身积累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国家注资予以支持。从其他3家国有银行股改的经验看,注资这关键一步完成后,成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将很快完成。而按照农行的部署,农行将争取在今年年底或稍晚些时候正式成立股份公司。

  在财务重组完成后,农行预测主要财务指标将与其他3家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后的数据基本相当,即: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8%,不良贷款率在4%到4.2%之间,拨备覆盖率大于80%。但是农行要达到上述财务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在经过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和财务重组准备工作后,农行近几年财务状况持续好转。据项俊波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农行实现拨备前利润980亿元,同比增长35%。截至今年9月底,农行各项存款5.97万亿元,各项贷款3.78万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900亿元和3000亿元。

  “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的注资,将有效充实农行资本实力,改善农行财务状况,增强农行盈利能力。”项俊波表示。按照现在的汇率计算,1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在190亿美元左右。这个注资规模是根据财务重组后的农行总资产规模和风险权重“倒算”得出的所需核心资本。因此,汇金公司的注资和财政部保留的与汇金公司投资等额的资本金,将使农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水平。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与已上市的3家国有银行相比,考虑到汇率水平的变化,汇金公司此次对农行的注资规模,比之前中行和建行的225亿美元要少,而与工行150亿美元处于相当的水平,远小于此前市场上400亿美元的预期。

  从2004年农行上报第一次股改方案开始,农行股改将动用多少外汇储备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其原因无疑在于担心农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如何处置。

  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农行已经确定了基本的方案。与其他3家国有银行明显不同,农行采取的方式是与财政部建立共管基金以剥离不良资产,基金的偿还来源于财政部作为股东的分红、农行每年的所得税、国有股本减持的溢价收入等,而不再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

  市场人士分析,农行不良资产的现实形势,是迫使农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上寻求创新的原因。农行2007年年报显示,去年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179亿元,比工行股改前2004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036亿元还要高。如此规模的不良贷款不仅笔数多、单笔规模小,而且分布区域广,许多处于县域以下,从成本和效率来看,剥给资产管理公司效果并不好。

  实际上,农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与工行股改时损失类资产处置方式类似。2005年,工行在将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转让给4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同时,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划归财政部和工行共管基金账户,然后财政部将共管基金账户中的资产委托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

  但与工行不同的是,农行的不良资产最终还是委托农行来处置。据了解,农行内部已经组织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专门处置不良资产,而且农行还测算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时间,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并用十几年的时间将共管基金偿还完毕。农行2007年年报显示,农行自身的不良资产消化能力较强。农行2007年综合运用各种清收手段,全年货币清收不良贷款本息573.97亿元,不良贷款处置79.95亿元,清收非信贷不良资产17.18亿元。

  正如楼继伟在农行注资仪式上所表示,注资和财务重组只是农行改制的开始,农行要成为管理规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银行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汇金公司注资的完成在开启农行股改序幕的同时,也标志着农行股改将进入攻关阶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