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流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22:22  中国财经报

  柴韬

  新华网

  有人形容当前众多中小企业正面临“四把刀子”和“一根绳子”的严酷考验。

  “不管是‘刀子’还是‘绳子’,归根结底体现在资金链上,企业资金链越是吃紧,越要注意盘活自己的资产,特别是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靠自己、靠银行,共渡难关。”对于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链困局,深圳发展银行(下称深发展)贸易融资部总经理马黎民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货押授信是融资主渠道

  “货权质押(以下简称货押)、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等为典型业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马黎民说,“供应链金融完全不同于传统信贷技术的业务体系,它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中考察,重点围绕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设定抵质押,给予融资支持。”

  马黎民认为,货押授信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而如何应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完善金融物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动产与货权质押等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给中小企业更多更及时的支持,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都是供应链金融天然的参与者。在国际上,物流公司与商业银行互动、联姻乃至购并提供供应链金融即是佐证。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UPS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为UPS的一个部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转型为成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2005年,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Vastera,并在亚洲组建了一支新的物流团队,专门为供应链及分销链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

  货押业务涉及货物的占有、运输与监管等大量物流环节,非银行专业所长。单纯依靠银行自身力量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难以监控操作风险。所以,银行需要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企业提供的质押商品代理物流与监管。因此,业界又称货押业务为物流金融业务,即基于物流公司有效监管质押货物的基础上,银行给予货主融资。

  物流金融使得多方受益

  从最早开展货押业务的一些国内金融机构的实践看来,银行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可实现多方共赢。首先,银行借助物流公司在传统物流及货物监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以构筑“防火墙”,拓展货押业务新兴市场;其次,对客户而言,在基本不改变经营现状(如厂家自有仓库、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盘活存货,增强资金实力;最后,对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在充当银行代理人,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并就企业经营活动向银行提供预警的同时,通过对银行客户的合理共享,也将为自身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客户增长渠道。

  一位物流专家指出,物流金融之所以能助力中小企业,是因为“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掌握库存变动,充分掌握企业信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的不足。”因此,“由物流供应商作为监管方和银行的代理人,展开货押授信是可行的。”这位专家强调,物流金融服务不仅可以减少企业交易成本,也降低了由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因此,由物流公司输出监管的货押业务模式迅速成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粘结剂”,而且也成为物流企业的重要业务模式。

  据业内人士介绍,金融、物流两大部门携手拓展供应链金融,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首先,供应链金融客户与物流企业客户高度重叠,因为供应链的内部物流,包括从供应商到核心企业或是从核心企业到分销商,构成了物流业务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因此,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客户共享,实现多窗口的客户导入,是供应链金融与物流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供应链金融的产品运用很多都涉及到对物流的控制,在这类业务中,物流企业往往充当银行代理人的角色,监控信贷的支持性资产的安全,并就企业的经营活动向银行提供预警。这类业务的客户同时作为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客户,将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发现潜在授信客户、引导客户金融需求的利益激励。

  最后,物流外包已成为现代企业扩张到特定发展阶段的趋势性选择,面对这一趋势,并依托主业项下的物流管理职能,引入金融增值服务来吸引外包业务,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竞争策略。在这种策略下,物流企业的资源投入并未增加,但可以实现物流和动产监管的双重收益。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