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政策适度调整之后,财政政策也频现积极信号
专家预测:明年国债发行有望突破万亿
为了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在货币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之后,财政政策的积极信号也多了起来。其中最明显信号就是国债的增量发行。有专业人士预测,今年的国债极有可能实现增量发行,而明年的发行量有望突破万亿。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进一步放松财政政策和改变从紧货币政策成为能否实现保增长的关键。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近日强调,中国需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戴柏华也强调,下一阶段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贯彻国家关于实施审慎灵活经济政策的要求,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保增长目标更加倚重扩大内需手段,而加大投资力度是扩大内需的最直接方法,同时,发行国债则可有效保证投资力度。当年,为了应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曾经实施旨在扩大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同年,获批的财政部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并配套增加1000亿元的银行贷款,用于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
据查,从2000年开始国债发行总量不断呈现出逐级上升势头,2005年超过7000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2007年由于有1.5万亿的特别国债发行,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同比增164%。分析人士预测,今年的国债发行肯定会高于去年(不包括1.5万亿的特别国债),将不会低于8000亿元。
广发证券研究员何秀红认为,明年的国债发行数量肯定要较今年增多,而且中长期的建设国债要占相当比例,但具体增加的比例幅度需要明年两会后才会彻底明了。现在很难预测明年的具体数量。但她透露,今年国债发行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大多数的分析人士预测明年国债发行可能会超过1万亿,且多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中长期国债。
另一方面,央行已经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进行硬约束,票据发行改每周为隔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国债增量发行创造了好机会。渤海证券分析师徐华表示,央行降低票据发行频率是中国政府放松货币政策的最新举措,显示央行票据发行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票据供应下降将提振市场对国债的需求,降低国债发行成本。采取这样的手段,将会使金融系统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目前国内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正在采取措施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个月国务院批准了铁道部2万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 (记者 闫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