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27日文章,原题:7.5亿人的生活将因中国土地改革而彻底改变 张晓穗(音)是现代中国农民的典型,在中国中部一个村子里,他种着比邻居大10倍的一块地。在政府推动中国农业转型以及提高7.5亿农民生活的新运动中,张站在了前沿。
若上周宣布的土地改革如官员所愿,许多农民会效仿张的做法,把家里的小块土地变成现代化农场。“我以前就想要更多的土地,但没机会,”张坐在自家舒适的客厅里说,“现在可以了,因为政府开始支持我的想法。”
这一决定并未对耕地进行私有化,耕地仍是集体财产。但“它为保障农民的使用权做出巨大改善”,主张赋予农民广泛地权的西雅图农业发展研究所的律师李平(音)表示,“这次的新政策真的、真的很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农村问题专家萨吉森表示:“这一决定表明,政府真的想鼓励规模农业的商业化。”
中国政府把改善农村生活水平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当年邓小平的根本变革打破了苏联式的集体农场,允许农民在分配的耕地上按照自己的喜好耕作,经过具有象征意义的 30年之后,新的改革浮出水面。
张希望利用他所在村庄成为政府改革试点的优势,按照政府意愿从中受益。上个月,他赢得了一块公开拍卖的土地并付出两年租金作为获得8年土地租约的定金。几天后,他在这块土地上种了小麦,“如果能买到更多的土地,我将从种地中赚到更多钱。”
他的许多邻居希望出售土地使用权,张说,因为他们在小块家庭耕地中取得的收入实在太少。“他们可以省下精力去做别的事,比如小生意或跑运输……不必为回家种收庄稼而担忧”。
即使当局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也仅仅采取了试探性步骤。当地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如果数万人不种地,到了城市后又无法找到工作,他们能做什么?”他对此感到忧虑。“对绝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耕地和房子是他们的生命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很不完善。”
“中国土地改革要一步一步进行。你不可能冒产生不稳定的风险跳跃前进”,支持土改的李律师表示,“但这个新指导方针会为以后进一步改革搭建一个平台”。▲(作者皮特•福特,王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