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平安折戟 海外抄底须先练内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1:4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袁名富

  时下,兵败富通的中国平安成了投资者和媒体嘲讽的对象:幸好1600亿元的融资没有到手,否则,不知道下场会是如何。

  截至2008年10月16日,富通股价已经狂泻至1.16欧元,以此计算平安的亏损已超过200亿元。该公司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其亏损主要来自投资富通集团股票巨额浮亏的计提减值。

  2007年11月,中国平安斥资18.1亿欧元,在二级市场陆续买入欧洲金融机构富通集团总计4.18%的股票,一举成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并逐渐增持至双方约定的4.99%上限。

  一场危机正在席卷全球金融机构,国内企业界燃起了抄底海外金融资产的激情。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更多地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冷静和理性的思维,认真思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可行性。

  廉价资产:挡不住的诱惑

  “咨询海外投资、打算外出收购资产的企业明显增多。”并购专家、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金融危机一来,相对来说,很多资产尤其是一些海外金融机构的市值缩水了很多,国内资金富余的企业便萌生了去海外捡“便宜资产”的冲动。

  据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发生的并购金额超过431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跨境并购交易更是超过了285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4倍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向金融、资源型领域进军。

  危机中的欧美金融机构资产贬值,或以较低的价格被整体收购。比如,在9月中旬,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后,日本野村集团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雷曼兄弟在亚洲业务。

  抄底:漆黑的深渊还没见底儿

  “抄底”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词汇,频频出现在各种私下谈论和公开论坛当中。

  肖金泉称,9月份以前,华尔街投行还没有大规模破产倒闭,国内不少企业就加入了海外“寻宝”之列。

  “一些企业老总要求去海外看看,我说,连美国这些公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的问题有多少,灾难有多深,更别提怎么去评估他们的资产了,毫不知情的投资人又凭什么来断言‘廉价’的资产就一定‘物美’呢?漆黑的深渊似乎还没见底儿。”肖金泉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直陈自己的观点,“在国内做大了,并不意味着能在国际上玩得好,尤其是金融领域,水很深,国内企业都不懂国际游戏规则。”

  他认为,国内金融机构首先要练好内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海外收购不宜仓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危机状况下更要把握好自己的事情,算清这次危机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做好风险防范。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主席王巍近日在宁波股权投资论坛上讲演表示,国内企业更应关注本土整合,而不是去海外抄底。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不成熟,没有配合中国高速崛起的经济,而是造成了很多困难,使得国内储蓄能力转移到国外,给外国人买单。

  探索多种支付方式

  对于中国平安投资富通,一位业内专家提出,如果当初采取换股并购的方式,其损失肯定不会这么大。

  中国企业多用现金参与并购的支付方式一直为业内专家诟病。有人提出,在欧美市场,并购市场已非常成熟,尤其在控制风险方面。而国内企业并购的融资安排与支付方式的落后和单一,使得风险来临时无法躲避。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常务理事费国平表示,与现金并购方式相比,换股并购的主要优势在于并购规模不受企业资金规模的限制。而现金并购的规模受到企业自有资金、融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即使能够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负债经营风险。

  何小锋告诉记者,用现金去收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企业的定价难,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人;而且操作的风险比换股并购大,换股的支付方式可以平衡今后难以预测的风险。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