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上海10月16日电(记者姚玉洁) 一夜之间,楼市重镇长三角的两大城市杭州和上海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刺激成交陷入“冰点”的楼市。而放眼全国,已有10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出手“拯救”楼市,方式各异、力度不一。
风雨飘摇的楼市,已经到了要出手相救的时候吗?地方政府“救市”能扭转楼市颓势吗?
楼市萎靡
地方政府“救市”忙
10月13日晚间,杭州市政府网站公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从供需两方面,回调各项从紧的房地产政策,以刺激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这一被外界称为“杭州24条”的房产新政,在浙江省房博会召开的4天前出台,“救市”意图明显。
这“24条”包括调整购房入户政策,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购房税收补贴,调整房地产经营性用地出让价款支付期限,放宽建设项目开竣工期限,放宽新出让地块地价款支付期限和比例等,力度之大,全国罕见。
仅仅隔了一天,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公布了一则通知,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第一次购买自住住房、且有两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将从10万元调整为20万元,这意味着每户家庭购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达60万元。
而在此前,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包括对购房者给予补贴,允许开发商缓交或分期缴纳各项建设规费,取消“一房一价”制度等,被市场称为“南京20条”,堪称全国各地方政府“拯救”楼市的第一个最系统、最全面的“组合拳”。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各地政府针对楼市的激励性政策就已经陆续出台。如沈阳市于5月份将市内五区普通住宅标准上调至6700元/平方米,使得大部分商品住房的交易契税从4%降至1.5%,后又启动购房补贴政策并提高公积金贷款的年限和额度;西安市政府9月出台《关于恢复房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购房者提供1.5%、1%、0.5%三个等级的财政补贴;厦门不仅放宽了普通住房标准,还调整了购房入户政策,对“购买7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可办理不超过2人的常住户口”。
地方“救市”背后,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滑。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下降0.1%,房价涨幅环比首次出现负增长。而各地交易量更是进入“冰河时期”,很多城市已不到去年同期一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