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迎春:保护实体经济 中国应防患于未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03:2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李迎春

    虽然能躲过金融海啸的袭击,但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向实体经济扩散,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有可能成为此次危机后续打击最主要的受害者之一。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可能不会发生在虚拟经济发达、制造业已大量外迁的美国,而是发生在工厂林立,劳动力大军密集的新兴经济体。

    10月4日,央行回应美国国会通过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时表示,央行和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各项针对金融海啸的应急预案。其实,中国最应该制定的是针对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多层次预案。

    次贷危机的发生,为人们反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契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舍弃传统制造业,经济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时,次贷危机让人们看到了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过程中的巨大风险。由于虚拟经济日益膨胀,美国金融衍生产品高达400多万亿美元,高出了GDP几十倍,金融市场一旦出问题,将无可挽救。虚拟经济膨胀导致的失衡提醒人们,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合理的比例才是抵御风险的好办法。

    而新兴经济体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也同样面临另一个层面的失衡问题。巨大的生产力和国内需求有限的不平衡,使得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新兴国家,将国内的经济与外界的景气捆绑在了一起,从而产生了传导效应。

    美国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在次贷危机风波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首当其冲,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其次受害。所以美国应当主要反思其金融体系的问题,中国则应当主要考虑实体经济已经或即将遭受冲击下的对策和发展思路的转变。

    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企业倒闭潮?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失业大军?如何避免下游企业倒闭,向中游和上游传导?如何完成出口企业产能过大与国内消费相对不足之间的对接?如何在危机中完成产业的重新布局,使未来的经济发展减少过度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些需要应急预案,更需要长远规划。

    有专家指出,世界目前存在两大不平衡:一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中国的过度节俭;二是欧洲太过完善的福利和中国较低的社会保障。专家们提出,美国应当节俭下来,中国应当扩大内需,欧洲应当降低福利,中国应当提高社会保障。但是由于现在都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些,导致了失衡加大,危机爆发。

    显然,内需过于强大,不是好事,比如美国。内需过于弱小,也不是好事,比如中国。福利保障的好坏也是一样,不能过好,也不能太差。对中国而言,扩大内需与提高社会保障,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寻找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平衡点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它为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扩大内需,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和保障提供了基本思路。其中提到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也将为中国保留巨大产能提供支撑。此外,在扩大内需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都是一种思路。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