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方案有望带来哪些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5:19  天津日报

  新农合、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有许多人们已经熟知的字眼,因为这些改革新措施近几年已经起步并且取得进展。尽管深化医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从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中,人们可以从中期待看病就医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有望得到更多的实惠。

  政府“多预防” 百姓“少得病”

  上海市68岁的汤佩馨老人现在常去小区附近的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助健康小屋量量血压、测测心电图等。她说:“这样我就能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防止得病。”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也是病倒了才想着去医院检查,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国家的疾病负担。面对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现实,我国亟须转变医学模式,坚持预防为主。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政府“多保障” 百姓“少担忧”

  北京市高三学生小明2007年被诊断患上骨癌,花了几十万治疗并做了截肢手术。这对每月收入不足千元的小明一家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

  北京市2007年开始实施的“一老一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了小明全家的燃眉之急,用于放化疗的约18万元费用,医保报销了12万元。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我国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医疗保障多了,群众看病的担忧就少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了解决群众当前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4亿人,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00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政府“多监管” 百姓“少花钱”

  “得个感冒去趟医院输一次液就得200多元,成本几十元钱的药在医院愣要上百元。”说起看病,哈尔滨的白先生满脸无奈,“我一个月才挣2000元左右,真是病不起。”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征求意见稿》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举措有望给这种局面带来转机。

  《征求意见稿》提出,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千兵指出,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这对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细节有待进一步落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