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1亿农村劳动力放下锄头闯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 13:41  新闻晨报

  十七届三中全会昨在京召开 新华社播文《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

  □据新华社南京10月9日电

  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主体

  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农业正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农民的收入大幅上升,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18年前,江苏泰兴市常周乡丁立村农民张建新到无锡第一棉纺厂打工,从农民变为一名工人。18年来,他换了多个工作,先后当过机修工人、电工、空调维修工,并在无锡成了家,买了房,入了户口,女儿也像无锡城里的小朋友一样上学了。

  张建新说:“这18年过得太快了!当初来打工时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没想到自己也能当上城里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如今,在全国各地,像张建新这样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有的像候鸟一样“冬去春来”,有的则在城里安家立业,变成了“新市民”,服务在工商等各行各业。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权威调查显示,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业户口劳动力已占57.6%,有些行业中农业户口的从业人员已占相当高的比重,如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占52.6%,加工制造业占68.2%,建筑业占79.8%。

  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国家也逐步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降低进城和就业的门槛,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特别是明确了要推进大中城市户籍改革,为农民的身份转变创造了条件。

  五个“一号文件”为农民松绑

  改革开放带来的这些变化在30年前几乎是不敢想像的。安徽虽然是一个产粮大省,可许多农民却吃不饱。1978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农村改革创造了条件。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农民身上的束缚开始松绑。此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五年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支持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农村变革。改革爆发的生产力不可限量,大部分农民有了生产自主经营权,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自由之身”。

  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蓬勃兴起。当地的劳动力开始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转移,农业也由“主业”开始变为“副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市场经济也为社会接受。随着工业生产的扩张,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找到了出路。四川、河南、安徽等农业大省的广大农民在农忙之余开始走出家门,到珠三角、长三角打工挣钱,形成举世瞩目的“民工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