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央行降息能否给世界市场带来转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 03:42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编者按 继澳大利亚央行7日率先宣布大幅降息之后,8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国务院决定从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8日也都加入了降息的行列。为什么降息会成为各央行不约而同的选择?降息能否给动荡的金融市场带来转机?8日,本报作为合作媒体参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直播的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邀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谈了他的观点。

  降息对信心支撑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对于这次的全球央行联手降息,许小年表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跨过大西洋,扩展到欧洲,最近对各国央行降息的市场议论越来越多,降息行动应该说是在市场意料之中。

  那么,世界各国同时决定降息,是否会给这场危机转机?对此,许小年的看法是,世界各国央行联合降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的降息在内,都是为了向全球金融市场送去一个信号,就是在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面前,世界各国政府都会比以往更好地去协调政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稳定目前振荡的国际金融体系。它对信心支撑的作用要大于它的实际作用。

  我们看到,在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联储也采取了减息的办法,但是减息并没有阻止次贷危机在美国的扩散,而且,随着危机的逐渐深入,美联储最后不得不推出庞大的财政救援计划,来消除不良资产。但恢复市场的信心,使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仅靠降息是不够的。

  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众所周知,这场危机产生于次贷。而次贷的产生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非常大的关系。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特别是在9·11之后,美联储放出了大量多余的货币,把整个金融市场上的风险收益平衡给破坏了。整个市场环境、资金成本被美联储过度的货币供应给扭曲了,造成了泡沫。

  接下来美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加强监管。许小年表示,在谈到监管问题时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的监管当局在金融市场的监管上是有疏漏的,有很多新的金融产品连一些最基本的监管都没有;但是另外一个危险是过度监管,过度监管会窒息金融市场的活力。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既要堵上这些监管的漏洞,又要防止过度监管抬头、过犹不及。

  欧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也像美国那样,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泡沫,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上,比如说英国的房地产市场、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泡沫。这种泡沫的破灭对经济的杀伤力非常大。再加上欧洲的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欧洲的金融机构普遍持有美国的次贷资产,当这些次贷资产价格下跌,甚至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这些金融机构不得不消除大量的坏账,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困境。

  次贷危机如何影响中国

  谈到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许小年认为,次贷危机,以及全球的金融动荡对中国的直接冲击有限,因为我们的金融机构在次贷资产上的投资,从目前所得到的数据来看,还是有限的,而且完全在金融机构能够管理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前几年我们对金融机构进行了改革,国有银行改组、上市,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一套风险管理体系,这些都是我们金融体系抵御国外冲击最根本的保障。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需方面。从以往的经济走势中不难看出,我们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我们GDP的贡献,从几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是全球最高的。我们必须扭转这一局面,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尽快地从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投资方面转到消费上去,特别是居民消费。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去年消费只占到GDP的35%,而居民消费在其他国家都是在70%以上,我们的居民消费太弱了,所以,消费潜力非常大。过去,我国每年投资增长都在20%以上,已经形成了很多过剩产能,而这些过剩产能是依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的,现在海外市场的需求减少或没有了,这些过剩产能的一部分很可能变成银行的坏账。所以,刺激投资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许小年认为,为了刺激消费,可以继续减税。企业的税赋太高,老百姓的税赋也太高,要还税于民,老百姓有钱才能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同时,要把社会消费体系尽快地充实起来,完善起来。老百姓不消费的原因是担心未来,要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医疗的改革要赶快推进,养老保险、教育等等,这些都是老百姓储蓄的主要用途。在这些方面的改革要尽快进行。

  许小年说,从这一层面看,这场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过去,我们的增长模式依靠外部需求,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模式,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碰到了非常大的困难,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增长模式,如何把外部需求和投资拉动尽快地转移到国内消费拉动上,如何从过度发展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因为服务业可以制造更多的就业。

  应当说,随着外部需求的减弱,随着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要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我国来说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就业。在经济增长放慢的时候,哪些行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答案就是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制造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所以许小年认为,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同时,维持社会的稳定。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