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专电 题:强化监管 加快改革——学者官员把脉次贷危机下的中国金融业发展
王宇 张媛
最新一轮次贷危机正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此间召开的新浪金麒麟“中国金融新时代”论坛上,来自国内的多名官员和学者共同把脉,探讨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业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金融业的应对之策。
防范金融风险成全球话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在“中国金融新时代”论坛上发言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变动日益频繁,对全球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龚明华认为,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间传染力加强的特点,同时金融体系的脆弱度也在加强。
“当前金融发展日益全球化,金融机构业务跨越不同的国度,监管的区域化和经营的全球化并存,这就要求全球建立统一的国际监管框架。但国际上对于金融危机蔓延的控制和解决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共同面临的又一挑战。”龚明华说。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指出,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进入到第四波,但仍未见底,美国及世界经济将出现三至五年的下行期,我们目前看到的危机还只是在货币领域。由于美国拥有全球铸币权,危机还有可能延伸为美元的地位危机,并会重塑全球的货币格局。
引发金融监管的新启示
经济学家成思危发言指出,当前金融已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汇市、股市、债市、保险、期货等并非各不相干的孤岛,都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在这样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下,我们要系统的考虑问题。
“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稳步的推进混业的经营和混业的监管。因为只有综合监管加强了,才能够综合防范风险。”成思危说。
龚明华认为,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已做出反映,同时我们要反思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反思原有的金融监管的惯例,怎么进一步的提高监管有效性。
龚明华认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反思过于依赖市场的理念;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推动微观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整合和重新定位;推进国际监管的协调和合作。必须高度关注金融创新条件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复杂性,进一步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加快国内金融业改革成共识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面对金融风波,中国金融业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民营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健全,但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度依然很低,最基本的市场结构还没有形成。”经济学家樊纲建认为,今后需进一步进行金融业改革,要进一步放放宽对非民营机构的限制,允许他们更大的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竞争的格局。
唐双宁发言指出,由于我国金融国际参与度还不够高,所以从目前看,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业造成的影响还不算大,但不能因此而大意。要对金融改革进行深层次总结,对开放坚定不移,但要在节奏、力度、对象、防控能力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总结,不但要考虑当前,更要立足长远,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名词解释: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危机远未结束:华尔街风暴背后的“次贷幽灵”
9月15日,是一个令华尔街人刻骨铭心的日子。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曾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三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雷曼以及美林都已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业内人士认为,导致这些金融巨擘接连倒下的罪魁祸首就是持续困扰华尔街达14个月之久的次贷危机。虽然近来关于次贷危机接近尾声的说法有所增多,但雷曼和美林的结局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横扫美国、殃及世界的次贷危机远远没有结束,还可能继续对金融行业造成打击。
金融危机升级中国能否独善
当华尔街再度陷入水生火热之时,中国A股昨日狂跌至2000点以下,或许再用“美国股市感冒,中国股市打喷嚏”的说法来诠释已经很难让人接受了。然而,相比美国前五大投行倒了3个,至少中国国内的银行大腕们仍然屹立着,因此,至今还能用“隔岸观火”来看待大洋彼岸的这场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把“火”已经越烧越旺,呛人的烟雾已弥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