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警惕热钱灼痛金融安全 > 正文
大量热钱涌入中山保险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此说法不实,上半年人身险保费大增源于“挤出效应”
近日,曾以“泡沫论”直指寿险业健康发展问题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称,有不少于100亿元的海外资金流向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用于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万能险、投连险和分红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记者走访了解到,上半年仅有少数外籍人士在中山购买了人身险,中山人身险保费的大幅增长跟资本市场低迷带来的“挤出效应”有关。
上半年人身险保费增八成
中山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郭锦鸿告诉记者,在看到各大媒体有关“百亿热钱流入保险行业”的报道后,保监局马上派人前往中山珠海等地各大保险公司调查,看这些公司有没有做过一些外籍人士的大保单,或者购买保险时登记的手机号是香港澳门等地的。经调查,尽管中山上半年人身险保费增长了近80%,但20万以上的大单相当少,散单较多。且仅有少数外籍人士到中山购买人身险。
“中山的保费到现在一共才30亿元左右,不可能出现有大量热钱涌入现象。”郭锦鸿说道。
记者随后走访中山各大保险公司了解到,尽管上半年许多保险公司的人身险保费增长速度较快,但主要原因与资本市场低迷带来的“挤出效应”有关,并不是因为出现大批外籍人士在中山购买了人身险。
中国人寿(37.390,-0.21,-0.56%)中山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股市大跌,使得市场资金大幅向银行储蓄和保险市场回流。而今年上半年寿险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10%,分红保险稳定增长的价值得到体现,这种稳健性的保险产品也得到不少市民的接受,所以上半年许多市民购买了既有理财功能又有保障功能的理财型保险产品。此外,由于基金销售大幅下降,今年银行纷纷将中间业务的重点放在保险销售上来,这也导致了银行保险“井喷”。
“保险产品并不适合热钱投机”
另外,在中山从事保险行业将近10年的张经理告诉记者,保险产品并不适合热钱投机。首先,投资型保险产品进出都会产生较高的成本,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无法满足资金快进快出的要求;其次,境外人士投保偏好分红型、万能型产品。这类保险产品在购买时需要缴纳手续费、每年需交纳管理费用等,且退保成本较大,需要一个较长的投资时间和较高的收益率才能收回这些成本。
“现阶段广东保险市场无论在规模大小、产品丰富程度还是在服务的完备性方面都落后于香港保险市场。作为理性的消费者,香港居民应该更倾向于在本地市场上购买保险产品。”张经理说道。
本报记者黄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