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已由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胡锦涛总书记7月21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必须稳定政策”、“必须适时微调”,在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微调”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理解“两个必须”?
“微调”目的是加强“一保”
“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入8月份以来,我国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在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均出现一些新调整。新变化鲜明体现出“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政策用意,明显加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
——财政政策通过区别对待,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支持经济社会里的薄弱部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8月1日起调整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中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也是财税政策维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步。此举有利于保持外贸平稳发展,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出口减缓压力。不过,此次调整并没有大面积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而是“有保有压”,同时取消了一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举措有利于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货币政策在上半年信贷紧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微调。人们注意到,央行7月份以来没有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不久前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此举有助于缓解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引发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8月6日,中国对外发布并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时隔11年再次修订的这一条例,旨在应对国际经济变化新形势,以加强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全力保障。
外汇管理条例新意多多,其中“取消强制结汇规定”尤其令人关注,这有利于减少外汇占款的增加,缓解当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和市场流动性泛滥等问题,避免加大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新外汇管理条例强化跨境资金的监管,防止短期投机资金大进大出,对“热钱”形成有效打击,有效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宏观调控 相机而“调”
中央要求“稳定政策”的同时“适时微调”,表明当前经济形势仍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宏观调控将随着形势的发展相机而“调”。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不久前关于“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的表述引起广泛关注。他说,应保持各项宏观政策的稳定,从而创造一个良好、透明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按照市场信号主动调整。稳定预期,使全社会预见到环境的特点。外部变化如此之大,我们要审慎应对,而不是轻易出手。“概括讲,就是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
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不同利益主体感受各异,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挑战。“微调”的重点是什么?刘鹤认为,一是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信贷政策引导,使资金流向有竞争力、充分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二是对经营困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退税适当调整,保持外贸平稳增长;三是适时理顺价格,要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微调,改变价格扭曲现象,增加供给,抑制需求,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在“稳定政策”前提下推进关键环节的改革
“又好又快”发展,不能单纯地为了治通胀而弃增长,也不能只要增长而忽视治理通胀。在刘鹤看来,下半年宏观调控重在“控总量、调结构、稳物价、促平衡”,着力点是在稳定宏观政策前提下,推动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微观基础更扎实。
一是要深化金融改革。信贷政策收紧,被紧掉的往往是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国内金融体制相对僵化、融资结构不合理,要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大企业直接融资多,可为中小企业腾出更多资金空间;二是审慎推进价格改革,宏观矛盾往往源于微观机制改革不到位,这使宏观政策传导不下去,最主要的是价格扭曲,价格信号扭曲就很难实现“又好又快”。
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刘鹤说,“只要挺过去,中国经济就会跨越到新的高点。”(记者 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