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行经济学家:食品价格下降是CPI回落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0日 17:5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专电(记者韩洁)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过去13个月内首次回落到5%以内,这一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实现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下降。

  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8月份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涨幅回落11.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0.5%,而上月涨幅曾高达8.4%。

  庄健说,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CPI涨幅不断攀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拉动CPI走高的主要因素。他认为,近期CPI涨幅不断放慢,与食品价格下降比较快有关,而这一效果的实现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有密切关系。

  庄健表示,从货币政策方面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一些重要食品的价格短期控制起到一定作用。财政政策方面,去年下半年开始,财政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对粮农的种粮直补,并针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行补贴,这些举措对稳定我国农业收成和保障市场农产品供给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保证我国今年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夏粮丰收。同时,这些政策对推动食品价格下降也起到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8月份CPI涨幅出现明显回落,但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仍达到10.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对此,庄健指出,PPI涨幅上升比较明显,除了受国内因素影响,也和国际因素有很大关系。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直高涨,虽然8月份有所下降,但价格水平仍比较高。

  庄健说,CPI和PPI之间持续存在的增幅“剪刀差”说明CPI日后仍面临一定上涨压力,关键要看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如何发挥作用。目前来看,导致通胀压力上升的市场供求因素和国际输入因素都有所减少,但原材料成本上升因素仍有待观察,非食品价格上升较快,这种势头延续下去势必加大CPI上升压力。因此当前有利于抑制通胀的从紧货币政策不易很快放松,要警惕依然存在的通胀压力,因为去年的CPI涨幅走高就是从下半年才开始的。

  庄健表示,总体来说,8月份的CPI数据给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状况下,有利于进行一些政策性微调,对出台资源性价格的改革也腾出一定空间。

  此外,他指出,从目前因素来看,中国明年的CPI水平也将处于相对温和的水平。尽管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但物价水平将会有所下降,主要是引起物价上涨因素的食品价格有望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此外,随着世界经济走缓,未来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减弱,也有利于国际通胀水平的下降,确保中国输入型通胀因素不会特别突出。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