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热点面对面》:沈明高谈全球抗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 14:23  新浪财经

《经济热点面对面》:沈明高谈全球抗通胀
《财经》杂志的首席经济学家做客谈全球抗通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9月8日,CCTV2《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特邀《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家沈明高做客新浪,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热点系列问题之——全球抗通胀,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马洪涛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主持人马洪涛,非常高兴我们再次跟新浪网的网友在线,讨论中国的经济问题。

  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这样的在线访谈,主题都是围绕着我们目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目标,那就是保增长、控通胀。在前几天的访谈当中,我们和很多专家都提到了国际经济的问题,因为的确中国经济目前的很多问题必须要放在全球经济背景之下来进行考量,才能得出一个接近事实的结论。今天我们就专门拿出一个时间来讨论国际经济,今天也专门请到了一位非常有分量的专家,他现在的身份是《财经》杂志的首席经济学家,不过此前曾经担任过北大的教授,也曾经做过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沈先生先跟网友打声招呼。

  沈明高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马洪涛

  习惯叫您沈教授,虽然现在身份已经发生变化了,变化之后的身份跟以前您觉得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比如在杂志做首席经济学家跟以前当老师、当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区别?

  沈明高

  首先一个,从内容上面实际上是差不多,因为比如说我在学校里做老师,关心的比如是宏观经济问题、金融的问题,和在花旗银行、《财经》关心宏观经济的问题内容都差不多,但是时效性上还是有差别,我在北大可以比较从容地研究一些我感兴趣的问题,在花旗或者是《财经》也好,这方面的时间就比较少一点。这是时间上面。

  第二,跟现实的距离感来讲,在花旗、《财经》就会比较更接近现实,有的时候一个问题提出来,给不了你几分钟来考虑。当然我是觉得在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的时候,不管从学术研究也好,还是在行业里面做研究也好,实际上关注的问题都差不多。只是说有的是稍微远距离观察,有的是更近距离观察。

  主持人马洪涛

  的确是这样,从象牙塔里面走到杂志里面、一个媒体里面,跟公众的距离会变得更近。但是今天我们要谈一个看起来比较遥远的问题,那就是要到大洋彼岸去,要到欧盟去,看一看那边的经济跟中国的经济之间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样的联系。我不知道这段时间沈教授对这些问题有没有关注?

  沈明高

  我们一直很外部经济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现在的增长模式主要还是靠别人消费,说得很简单就是靠别人消费。如果别人消费得快我们就发展得快一些,如果别人消费得慢,我们就发展得慢。从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放慢是很明显的,现在看到欧洲和日本的放慢也非常明显。现在甚至有人担心欧洲的经济可能是零增长或者是略微正一点。这个进一步的发展到底是次贷危机的第二波,还有没有第三波,或者后续还有什么进展?这个对于明年的中国经济走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很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主持人马洪涛

  所以遥远只是一个地域上的遥远,但其实在我们切身的影响上非常非常近了。

  沈明高

  现在看来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再加上网络时代,所以很多东西都很接近。如果你要在美国,你经常能看到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中国我们也非常关心其它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所以,这个遥远只是从距离上来讲,感觉上是挺遥远的。但是从发生的时间点,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来讲,全球可能都差不多。

  主持人马洪涛

  所以世界已经是平的。

  沈明高

  对,应该这么说。

  主持人马洪涛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也都看到了这次中国面临着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全球性的问题,这跟十年前是不太一样的,十年以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其实中国的情况跟外界还是有些区别的,但也正是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真的是越来越跟世界的发展在同步进行。现在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的问题,也是全球正在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我们通过来分析全球经济形成的这样一个通货膨胀的成因,或者来分析一下其它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沈明高

  你这个问题比较大。但是我想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实际上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比如美国经济放慢对中国的经济意味着什么,或者是这一轮为什么大家一方面担心经济放慢,同时担心通货膨胀,这样所谓滞胀的局面在很多时候不常见,又要经济放慢,又要价格上升,这是很特殊的时期。我觉得有很多可能的解释的原因,从这里我是想强调一点,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使得经济全球化加速,使得目前出现一系列比如经济放慢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这些因素相关。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在过去的30年当中,大部分时间中国的发展是很不起眼的,比如我们80年代、90年代增长很快,但是全球没什么感觉。

  主持人马洪涛

  但是总量太小。

  沈明高

  对,主要的问题是总量太小。我们现在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的总量在全球来讲可能是占第三、第四位,在这样一个阶段,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全球发展的一个部分。这两个重点值得关注。

  第一,原来我们的出口增长可以很快,因为我们的总量比较小,国外的消费能够跟得上。但是如果到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的产量占了全球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需要别人的消费增长同样来匹配,这个事情就比较困难。打个比方,我们生产鞋子,比如每年增长20%,欧美的人消费每年能增长20%吗?这是一个限制。我是认为即使没有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的出口增长迟早会放慢,只不过次贷危机使它提前了一点。

  主持人马洪涛

  虽然过去6、7年里,中国的出口总是占中国GDP的三分之二左右。

  沈明高

  出口没有那么多,出口加进口是三分之二。

  主持人马洪涛

  虽然都是这样一个比例,但是我们的基数在增加以后,这个比例也是过去2、3倍的水平。所以,这需要一个世界需求同样增长才能解决我们这样一个出口的问题。

  沈明高

  是。

  主持人马洪涛

  现在您也讲到了这样一个出口的模式显然是不可能,所以才会让我们沿海经济目前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还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比如去年我们看到油价的上涨,还有粮食价格的上涨,包括此前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好像我们能够听到的全都是价格上涨的一些概念、一些新闻,虽然说今年有些价格,石油价格有些下落,但总体的趋势似乎仍然让人认为它依然是往上走。这样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您看来要想缓解,要想走过这样一个滞胀的阶段,解决方案是什么?

  沈明高

  这里面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或者说全球对于目前发展的阶段的一些看法。

  为什么现在比如说油价涨得这么快,大宗商品价格涨得这么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新兴市场发展以后,大家都觉得全球的整个大宗商品的消费增长了很大一块,现在很多人都说石油增长40%可能都是中国需要的,这使得很多投资者和企业也好发现如果增长这么快,当供应跟不上的时候,涨价就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是真的带来需求的增加?这一块还是有不确定性。比如中国石油需求增加很快,但是我们现在进口的石油里其中有很大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又出去了,或者原来石油的需求是在美国、欧洲,但是通过产业转移,这些生产已经转移到中国来了,那些国家相对来说需求是减小的,中国的需求是增加的。但是对全球来讲总量上面并没有增加。

  这些问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看得比较清楚。比如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的能源进口有多少是要出口,我们自己存增量的部分是多少。这些问题的研究使得大家慢慢对这个问题比较看清楚,对未来市场的供求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这是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当价格高了以后技术就会进步,学经济学的都相信,所谓的优质性的技术变迁,当某一个方面的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的时候,这个方面的资源也好、产品也好就会涨价,涨价到一定程度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到这样的部门,就会有新的技术进步,就会增加供给。这两个发展都是需要时间。

  主持人马洪涛

  而且当一种资源接近瓶颈,也可能催生其它新能源出现,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过的规律。

  沈明高

  也是导致现在粮价上涨的一个原因。生物能源到底它的需求量怎么样,它的前景怎么样,都有不确定性。

  顺便说一下,市场经济里为什么有波动,有波动就是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不是很明朗的时候。

  主持人马洪涛

  预期不同。

  沈明高

  对,新的产品出现、新的技术出现,大家都没有一个经验来判断,这样的产品,这样的技术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是什么。所以,市场通常都会有一个过度反应,如果价格高会冲得很高,价格低可能会冲得更低。这样一个过度反应本身也是帮助我们认识经济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要太恐惧经济波动,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波动会成为你投资的机会,而不是危机。

  主持人马洪涛

  这个话题可以放在后面说,如果这个市场一直涨,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机会。(笑)

  刚才您提到了一点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包括东欧一些国家的新兴市场,在这一轮市场价格上涨中扮演的角色,您并不太完全认同说增量部分它们占的比例是导致这一轮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有一点可能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像这些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在近十年的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的确是越来越重要。有人也做过这方面的评论,什么东西只要中国去销售,那这个价格一定是很便宜的。中国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价格都在往上涨。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特别是有人把这次石油价格的上涨和下降做了这样一个分析,正是因为中国成品油价格的控制导致了中国的需求持续的增长,这样很多国外的石油炒家就把石油期货的价格炒得很高,因为他知道中国要买。但是当中国把成品油价格稍微上调一点的时候,世界原油价格我们就看到在应声下落,因为他们预感到中国的石油消费可能因此受到遏制,这样的看法您是否认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