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地关系掣肘
事实上,地方机构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海南、浙江、湖北、山西、吉林、重庆等省市在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方面,都曾作为试点先行进行过探索。本轮改革后,这些试点又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即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中央并没有特意确定某个改革试点为样本,并把它作为成熟的典型加以推广,此举意在放手让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而本轮地方“大部制”改革能否成功,则有待下一步的发展,一些掣肘改革的因素也尚待克服。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认为,推进自上而下的改革,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央地关系理不顺,地方政府机构设多少,设什么,实质意义不大”。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全国问卷调查显示,在地方政府最渴望向中央政府争取的资源中,排前四位的分别是优惠政策、项目投资、财政资金、改革试点权。
石亚军解释说,这个数据从一个角度说明,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央政府。虽然这次改革没有强调必设机构,但可以想象,这种依赖性已经决定了哪些机构必定会出现在报批的实施方案中。
石亚军介绍,现行的垂直管理大的格局不会动,但必然会探索地方政府如何与中央垂直部门有效协调的机制,既要实现垂直管理的目标,同时又要避免中央“条管”与地方“块管”脱节的问题。
此外,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科学配置地方政府的财力,也在本次改革考虑范畴内。
据了解,目前约70%的财权在中央,而事权则正好相反。石亚军认为,中央政府确实应该掌握一定财力,关键要看这个比例是多少比较合适,“我赞同有些学者50%的观点”。
谢庆奎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所动作是在1993年和1998年,但改革进程拖得过长,往往是县乡级还没来得及改革,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又开始了。“希望这次改革能彻底一些,完整一些,有始有终,成为一次真正的地方机构改革。”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