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中国人民银行 > 正文
四、综合采取其他措施实施宏观调控
中国灵活运用财政、货币等多种政策,形成了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一是积极改善生产和供给,缓解重要商品供求矛盾。特别是增加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和供给。这实际上是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条件或者说是基础。近年来,中国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2003-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年均增长17.8%;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今年以来,为保证国内粮食供应,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民直接补贴的规模比上年翻了一番,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适时、稳步推进油、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多年来,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未充分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成本。从长期看,需要对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但从短期看,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会使通货膨胀压力显性化。中国政府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采取了择机分步调整的策略。例如,今年6月,提高汽油、柴油价格,使价格改革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
三是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防范国际投机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加强对外汇交易真实性背景的核查,打击地下钱庄和洗钱活动。适应国际收支形势的变化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对资金流出入的管理政策由过去的“宽进严出”转变为均衡管理。
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物价上涨有所放缓,CPI已从2月的8.7%回落至7月的6.3%;货币信贷总量控制在总体基本适度的水平,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至今年8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3%;按BIS统计,汇改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0.8%和17.0%。
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把握好控制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金融创新带来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风险转移方式的多样化,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挑战日益增多,相互协调愈发重要。我们也希望同各国央行加强沟通协作,增强政策合力,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系胡晓炼副行长2008年9月1日在阿根廷央行货币与银行研讨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