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金融中心向东方漂移 中国两大城市唱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 15:39  卓越理财

  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高级记者/李非

  中国力量正在世界金融格局中悄然崛起。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今天,已经成为大国金融博弈的核心平台,而金融博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支点。

  2008年5月9-10日,首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盛大召开,论坛围绕“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这一主题,进行了多个领域的讨论。

  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伟的话题正在中国的北京酝酿。据了解,2008年11月3日一个国际性的全球顶级金融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等机构联手发起的世界金融论坛(World Finance Forum,英文简称WFF),为了促进全球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和合作举办的国际化、高规格的金融论坛。

  世界金融论坛是立足北京的全球性金融资本高峰论坛和全球金融领域的顶级盛会,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是打造全球金融、资本、政商学界交流、平等对话的全球性平台。

  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处置和化解。

  金融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继续加大金融企业改革力度,使之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和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三农”。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保险业改革。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使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强调,当今的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但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金融工作。

  王岐山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大力推进金融组织制度、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金融人才。不断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前提下促进金融创新。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加强全社会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

  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一定会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一个是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透明度也是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一个投资市场。它的市值,我认为到2020年,一定会超过100万亿元以上。

  第二个,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正在向中国漂移。就是以资本为体系的金融体系,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第三个,我们这个市场人民币的定价权一定要在我们这个市场,那么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实施和制定和这个目标相匹配的政策。

  全球中融中心向东方漂移,中国已经做好准备。

  5月9日至10日,上海召开了“2008 首届陆家嘴论坛”,主题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会议云集了国内外高官及行业领袖,规格之高堪称中国的金融“达沃斯”。 “上海如何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此次大会的真正焦点之一。东道主的诉求非常清晰:借高规格金融会议重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

  不过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并非上海一个城市的梦想。作为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亦一直不遗余力在打造全国的金融中心。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能不能建金融中心、要不要建设金融中心,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疑问;应该疑问的是北京发展金融产业过程中,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还有哪些地方有改进的空间。”

  2008年5月6日,北京市《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首次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并在空间布局、市场体系建设、吸引人才等诸多方面做出详细规划。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前后大唱金融戏,令外界感受到“金融中心”热潮又起。除了这两个正在“较劲”的城市之外,地处中国南陲的经济重镇深圳2007年亦明确表示,将于2010年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