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中国有效阻断通胀传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30日 07:36  东方早报

  相关专家指出,热钱正在成为制约中国调控政策的重要因素。不过,中国当前资本项目管制较严,热钱进出成本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高。11年前,大进大出的国际热钱曾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

  据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陈二厚 任芳 黄少达) 面对上半年国际物价飞涨与国内食品结构性短缺、出口下滑、自然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以10.4%的增速和7.9%的通胀率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在世界经济体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专家认为,国际环境减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空间增大。

  内忧外患

  “最困难的一年”

  今年以来,世界粮食、能源、金融问题同时升温,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四成最高达到每桶147美元,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60%以上,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不断翻新,各国政府在抑制通胀与防止经济下滑平衡木上谨慎前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份指出,“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外患:在成本增高的推动下,全球通货膨胀率普遍攀升。7月,美国消费价格同比上升5.6%,创17年来最大升幅;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保持在4%的历史高位。摩根斯坦利报告说,在190个被调查国家和地区中,已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包括印度、俄罗斯、越南等大多数新兴经济体。

  受次贷危机影响,今年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但多家机构预期美国经济下半年将保持零增长或负增长;欧元区经济环比下降0.2%,是1995年开始统计以来首次环比负增长;日本经济同比环比均出现负增长。许多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小幅下滑。

  内忧:不仅要应对次贷危机导致的外需减少、出口下滑,还要应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不仅要应对飞涨的国际粮价油价引起的输入型通胀,还要应对猪肉等食品短缺引起的物价结构性上涨;不仅要应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涨价压力,还要应对从紧货币政策对关键产业的冲击。

  阻断有效

  “形势比预料的要好”

  面对内忧外患,中国经济依然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物价可控,“形势比预料的要好”成为6月下旬中央对形势的新判断。

  喜势:坚持自给、增加投入、调整价格和控制出口,使国内粮价基本稳定。我国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95%以上。

  在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进程中,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减少了国际高油价对各个领域的冲击。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在6月被适当调高,相关部门表示,奥运会后成品油价格将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当前国际因素复杂多变,油价和粮价仍是全球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关专家表示,相对于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两位数的通胀率来说,中国应对国际高油价和高粮价的措施是有效的。通过行政干预、财政政策等措施设置国内外价格传导的“阻断点”,实现了国内物价的基本可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