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信社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 14:34  东方早报

  对于上海农商行涉案一事,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认为,“此案发生并不意外,其他省市的问题不比上海少”。从全国来看,许多农村信用社以及由农信社改制设立的城商行,在经营管理上都有漏洞,而此次上海农商行的案发正是最典型的例证,值得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由于农信社长期驻扎在农村、发展壮大,从基层各支行的体制结构来看过于陈旧,同时人员素质相对大型国有银行、外资银行也有相当大的差距,是中国现有社会环境下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邹平座认为,这种金融机构本身存在很大弊病。在一些地方上,信用社和县、乡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关系,甚至存在内外勾结的情况,有些信用社甚至摈弃基本的信贷原则,发展起了集体经济。

  在1990年代末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后,许多农信社改制成了现有的城商行,然而在改革关键的体制问题上,却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农商行大多归为政府管理,而并非改制成了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银行,也就是说,虽然换了门面,但从内部体制上来说,城商行并没有实质性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城商行在最基本的信贷管理问题上,仍然难以控制,导致案件频发。

  某深圳城商行内控部门人员也告诉记者,像上海农商行这样的案件确实非常容易发生。即便“证、印、押”三要素分开管理还是难逃合谋的危险,管理者只要集体参与偷盗,监管就会形同虚设。

  由于这些小型城商行在保证措施上本身存在监管漏洞,许多问题发生后都有有关方面来“捋平”,因此在贷款核销、票据质押等多个环节,部分城商行往往存在无所谓的心态,出了坏账反正有地方埋单,使得银行在监管方面掉以轻心,同时助长了支行的道德风险和不负责任的想法。而一旦出现漏洞时,城商行往往也会采取隐瞒的做法,这也导致漏洞越来越大,最终无法挽回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要引入外国投资者。”邹平座告诉记者,多年来银行业不断引入外资,为的就是解决中资银行一股独大的机制,外资银行或企业资金注入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复制过程,将海外几百年的经验和管理模式注入中资行,这为本地银行的体制健全指引了方向。邹平座认为,现在应该是反思的时候,上海城商行的案发证明过去的体制类改革并不成功,如果体制化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很难从根源上杜绝城商行的漏洞。在这样的情况下,银监会不妨考虑,对体制尚未健全的城商行、农信社单独进行特别监管。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