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凤霞:为何总有某些人对经济信息先知先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6日 03:20  每日经济新闻


    一份投行报告披露的数千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引起轩然大波,但却无人识其真伪。上周,记者多方求证获知,高层的确在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方案,目的是“适当缓一缓”紧缩政策,防止经济下滑。这一方案涉及的金额大约是3700亿元,其中包括2200亿元新增支出和1500亿元的减税计划。消息人士称,方案已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层面获得认可,还需要财政部等部委进一步细化,再交国务院批准。不过财政部官员称,还没有听说相关方案。(8月24日《经济观察报》)

    从否认到没听说,虽然仍旧没有正面回应,但这种态度的软化,无疑为8月20日摩根大通报告的真实性提供了间接性支撑。此次得到的确证消息是经济刺激方案涉及金额为3700亿元,完全位于摩根大通报告中设定的2000至4000亿元区间。虽然摩根大通并不承认事前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但这种高度巧合,即使是世界最顶尖的经济研究机构,也难以精准地押中一国经济政策动向的规模大小。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多月前的另一件事:路透社分别以“官方消息人士”为消息源,报道称我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7.1%;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0.4%。尽管这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与当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丝毫不差,但统计部门对于信息事前走漏风声予以矢口否认。

    国家重大经济信息对于异常敏感的市场而言,无异于一堆堆真金白银。国际金融巨头罗斯柴尔德家族赚到的第一桶金,就是从滑铁卢战役的胜败信息中获取的,当时他们得到的战况信息,居然比官方的还要早一天多时间。经济发展固然有一定规律性可言,但如果没有信息来源渠道,要准确猜中数据几无可能,更何况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然接二连三地发生。事实上早在此前,社会对国际投行频频抄底国内股市早存怀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摩根大通报告面世当天,股市出现了短暂雄起,沪指当天上冲7.63%,创下“4·24”行情以来最大涨幅。而仅仅一天之后,因传闻没有得到确证,沪深股市再度出现大幅跳水,股民们又一次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惊险体验。而在摩根大通报告出笼前,是否还有类似机构凭着这种 “高超”的判断,早就在股市上先入为主,这种答案只能留给市场慢慢去品味了。

    市场里到底有没有神秘力量或神秘之手,尤其是当一些经济决策或数据与“半仙”们的结论一而再,再而三地高度吻合时,这种造“神”现象必然随之浮现,轻则左右公众视听,重则在市场中兴风作浪。当然,市场不会有什么“神”,但是,我们必须大力提高经济信息安全的管控力度,严查那些所谓高度吻合信息的来源渠道,加强风险防范;要么平等地公开,让所有人都处于平等地信息获取地位。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