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块状经济景气度排行(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 17:00  《浙商》

  中国经济眼下的最大风险还是通胀

  当前有一种议论,以美国经济衰退为由,主张放松从紧的宏观政策,刺激内需,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殊不知,中国经济的问题正是增长过快,内需过于旺盛,多年积累的内外失衡表现为商品、服务和资产价格的膨胀,若不能及时纠正,就有可能酿成将来的大祸。

  要紧缩银根就必须连续加息,每次加息的幅度可以小一些,给企业和个人留出调整的时间,但货币政策当局应明确无误地将其意图传递给市场:中国经济眼下的最大风险是通胀,除非通胀能得到有效抑制,加息不会停止。不断上升的国内利率当然会吸引热钱的进入,一石不可两鸟,人民币不得不加速升值。强势的本币降低了进口成本,也有助于控制国内通胀。

  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还看不到经济明显下滑的风险

  当前还看不到经济明显下滑的风险,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抑制通货膨胀,是否要调整某些宏观调控政策还要观察几个月再说。坚持从紧货币政策是一个前提,不过也不要继续再紧缩了。央行应该改善和调整信贷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要,一刀切只会损害我们的经济发展。

  乙方

  陈兴动(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师):

  应该改变反通胀的单一政策

  目前应当改变反通胀的单一政策。放松价格管制,承受较高的通胀率,同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放松对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控制,保持投资必要的增长动力。放松贷款控制,增加贷款额度,停止人民币单边升值,或进行短期贬值操作,打消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投机。而且,现在已有政策放松的动向了,比如说价格管制放松,比如说出口退税政策反向操作。

  倪云虎(浙江大学管理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货币从紧政策面临180°的大转弯

  我国目前经济和金融面临的问题与一年前的美国也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考虑到越南金融危机的蔓延,菲律宾、韩国、印度等周边国家金融动荡的加剧,我国政府是否应该采取紧急措施,将实施四年的货币从紧政策来一个180°的大转弯呢?

  最近,中央高层领导纷纷到江浙一带沿海地区调研经济运行状况,提出了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重要观点。在现在的背景下,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重点肯定不是防止经济过热,而是防止经济出现“大落”的局面。与货币紧缩政策为标志的宏观调控政策,本身属于反周期政策的一种调控手段;随着经济的周期的变化,这种调控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从紧缩改为扩张。

  诸建芳(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宏观政策放松以防止经济硬着陆

  现在我们经济面临的风险,不是过热的风险,而是经济向下的风险。目前,企业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经营已经出现困难,比如外贸企业出口放缓,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在恶化,企业的盈利也在逐步放缓。如果从紧的政策继续维持,经济收缩的力度、收缩的状况将更加明显,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会增加。

  第三方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应在供给方多下工夫

  宏观政策应该攻守兼备,目前采取的是防守措施,还应该采取进攻战术,即向改革要答案。改革搞得好,我们能够让这个市场进一步完善,让企业的运作成本下降起来。通胀压力已经不是太大,宏观政策应该在供给方多下工夫,即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政府应减税,整合产业链,多实施新措施,寻找新的增长点。

  刘杉(北京工商大学兼职教授):

  宏观调控应该“两松一紧”

  在经济面临滞涨时,中央政府应该采取“两松一紧”的政策。所谓一紧,就是继续保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过,紧缩政策的调控工具应该改变。也就是说,放弃数量型的调控工具,如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而改用价格型的工具,即加息。加息可能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对大多数民企而言,由于信贷困难,实际并不能贷到钱。所谓两松,就是松信贷管制,松财政政策。松信贷,不是给大企业贷款,而是建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而松财政,则是减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