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21:0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题:农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之道

  新华社记者任芳、刘琳

  涉农贷款曾给农行带来巨额不良资产。去年10月,农行启动“三农”金融服务试点,探索涉农贷款的风险控制和盈利之道。在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农行副行长张云阐述了试点行化解涉农贷款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之道。

  对于客户多、规模小的农户贷款,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用风险的关键。农行湖南邵阳分行建立了由村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老干部、老族长组成的“农户诚信评议小组”,协助农行对农户贷款进行贷款调查、管理和收回,减轻了客户经理工作强度,并将绝大部分涉农贷款风险控制在起点上,消灭在萌芽中。

  邵阳分行行长陶伟梁说,“五老”诚信评议小组,从实际出发解决了农行人力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有利于推进农村整体诚信环境建设。

  实践表明,操作风险是导致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一部分源自责任不清,一部分源自虚假贷款。

  确保信贷员尽职履责,是农行加强“三农”业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实行客户经理“三包一挂”(包放、包管、包收、绩效挂钩)制度,明确了每笔贷款的责任人。最早探索这一制度的甘肃安定支行2005年来累计发放个人贷款4568笔、5.46亿元,不良率仅为0.35%。

  农户贷款的主要风险点,集中在冒(顶、假)名贷款、多贷一用贷款、私贷公用贷款等方面。对此,吉林分行试点以来重典整治,每笔虚假农户贷款,根据额度大小,至少有一位相关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或免职。近期,吉林市分行发现1笔贷款担保人签字不真实,在提前收回贷款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撤职处理。

  农产品价格有起有落,涉农贷款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在广大农户尚难以使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情况下,多家试点分行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或者相关担保企业合作,从农户经营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风险基金,以补偿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自然风险对农业的影响高于其他任何产业。在美国,银行业并不担心飓风,因为相关损失均由保险公司赔付。但在国内,一场冰雪灾害很可能导致很多农民的投资血本无归,不良贷款随之产生。对于自然风险,银行业自身难以控制。在试点阶段,由于范围有限,分行多选择有保险覆盖的领域进行放贷。

  全国各地农业保险覆盖面差别较大,但总体较低。以吉林省为例,2007年全省农业保险覆盖面是全省农村总户的45%,且保险公司只对母猪、奶牛提供保险,生猪、肉牛不予保险,养殖户的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贷款。在江西省,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但水稻、果树等覆盖面不到1%,绝大部分农畜产品投保无门。

  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指出,农村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最终有赖于银行业、保险业和期货业的协同发展。在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背景下,农民与银行承受的风险都非常有限。

  他说,一个典型的产业轮回,开始于农民根据期货市场反映出的远期价格,决定当年种植或养殖的品种与数量,同时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然后,农民从银行贷款进行种植或养殖;然后,农民为自己的农作物或畜禽购买农业保险以规避自然风险;最后,到收获季节,农民获取收益并还款。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