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 路艳辉 发自深圳
上周五,金威啤酒(00124,HK)发布了一项重大人事调整公告,公司董事会主席叶旭全与原董事总经理江国强分别改任公司行政总裁及常务副总裁。
因为《春天的故事》词作者的身份,叶旭全被誉为“企业家中的音乐家”备受瞩目。
对于此次董事及管理层的调整,金威解释:旨在进一步加强及优化本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架构,并有利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但不少业界人士则认为,金威“易帅”与其目前的经营困局不无关系。
业绩下滑 金威“易帅”
公开资料显示,金威啤酒从2002年开始啤酒销售量连续6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然而,金威啤酒却在2006年出现利润拐点。2006年,金威啤酒全年盈利下降到了1.1亿港元,2007年甚至出现2357万港元的亏损。
今年以来,金威啤酒通过对产品提价及强化管理来试图扭亏。4月,金威啤酒率先在深圳市场提价。但价格提升给竞争对手带了机会,加速了本土市场的失守。
6月16日,金威啤酒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08年中期业绩为亏损状态。原因主要包括销售下降、生产成本增加。此外,由于西安、成都啤酒厂于2007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佛山啤酒厂于2008年1月开始营运,相关支出也导致管理费用有所增加。
受盈利警告拖累,金威啤酒股价一路走低,截至7月25日收盘,金威啤酒跌至1.09港元,已经跌穿公司去年底1.66港元的每股净资产值。
“地头蛇”遭遇激烈竞争
国内领先经济实力支撑下的巨大消费能力,使得广东一度成为啤酒行业的利润高地。据一份市场报告,2005年广东省啤酒行业的平均吨利润达226元,是全国平均利润的3倍以上。金威啤酒一度占有深圳啤酒市场80%的份额。
丰厚的利润引来了其他啤酒巨头的纷纷抢滩。众多啤酒商家的杀入,使得广东啤酒产能急剧扩大。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表示,广东年啤酒市场容量大约只有350万吨,可产能已达500万吨。
产能大幅提升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利润率的直线下降,2007年广东省啤酒行业平均吨利润降低到99元。
2003年起,金威啤酒投资30亿元陆续投资兴建了八家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与雪花、燕京等啤酒巨头通过自建厂和收购当地企业相结合的扩张方式不同,金威啤酒则完全采用自建厂,全资控股的方式。
对于一家中型企业来说,这种扩张方式面临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对此,叶旭全坦言,“全国网点的布局,导致折旧及摊销等固定费用和市场拓展费用投入大幅增加是目前公司亏损的原因之一。两三年内,这些压力还会客观存在。”
金威叶旭全时代近尾声?
2002年,粤海集团重组,金威啤酒已经连续几年产销量徘徊不前陷入困境。当时粤海重组管理顾问麦肯锡公司建议将金威出售。面对出售金威的建议,时任粤海重组企业广东粤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的叶旭全等管理层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临危受命后,叶旭全率领金威用短短的三年时间,走出了5年发展不前的怪圈,销售业绩翻了一番;从一个亏损企业到扭亏为盈并且吨酒利润高出同行几倍,年销售额数亿。2004年1月,国际知名啤酒企业喜力集团投资5.8亿港元加盟金威,成为金威的策略性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