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记者 姚伟
昨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相继发表述评文章点评宏观经济。两大官方媒体均明确指出,“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中国经济目前正朝着预期的方向继续稳步前行”,“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未改变,中国经济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而根据早报记者掌握的消息,最近两周,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多个官方通道还将陆续发表一系列经济述评,总结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告诉早报记者,官方选择此时传出权威声音,意在“强调成绩,提振信心,建立正面预期”。
官方定调意在维稳
自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公布以来,各方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政策取向一直争论不断。而昨日两大官方媒体同时为宏观经济定调,或许意味着有关讨论已经可以暂告一段落。
《人民日报》昨日在其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文章。文章对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作了概述并得出结论:“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
新华社的文章也通过对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解读指出,“尽管受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中国经济目前正朝着预期的方向继续稳步前行。”
在孙立坚看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选在此时发表系列述评文章,或许是为了打消“中国经济将在奥运会后滑坡”这一不良预期。
“奥运会已然临近,而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将在奥运后面临较大调整的言论‘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提出,在华游资需要抓紧时间‘再捞一把’。”孙立坚说,“这样的预期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将会非常不利,因此政府必须在此时向市场传递出清晰明确的信号,坚定市场的信心。”
让人稍感宽慰的是,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大都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他们大都在已经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软着陆将是中国经济最有可能的结局,而中国也仍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
宏调微调重在平衡
早报记者注意到,《人民日报》在其文章最后特别指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此前,由于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数据大幅下滑,有关宏观调控将要放松的争论在近一个月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而昨日《人民日报》上述表态,无疑对此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解答。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昨日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也可作为注解。高虎城称,今年前六个月出口增长放缓表明,中国抑制出口的政策是有效的。中国一直在努力调整出口结构以抑制低价值、能源密集型和污染行业扩张,并鼓励高科技行业的出口。
“商务部将对出口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进行分析,并在考虑该问题之后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高虎城说,他对下半年的出口形势持乐观态度。
可以说,《人民日报》文章中关于下一步政策选择的表述基本在预期之中。毕竟,本月15日-16日,人大财经委已经对下半年的政策取向进行过讨论。几乎可以肯定,受制于通货膨胀压力,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仍将在今年下半年得到延续。
相关报道:
已有52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