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钱数字不应成为难解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9日 00:42  华夏时报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

   众人所瞩目的热钱数字是当下最“谜人”的数字,因为它很没谱,几乎没法看到它的真面目:3000亿美元、6000亿美元、8000亿美元、1.75万亿美元……即使这些数字大小差别巨大,但毕竟暗含着的共同背景是“中国有热钱”。而现在它的最新发展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7月7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国内不存在热钱,希望通过该刊的报道“能正本清源”。

     这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结论,也是个冲击人们常识的结论。因为一直以来,无论是投行的专家还是研究机构的专家,大家所争论的是数字到底有多大,并对发布出来的数字进行统计口径的比较,以确定哪个数字更具有科学性,更能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经济状况。不仅如此,因为每个人都身在熙熙攘攘的功利之中,有些数字的出台是不是具有迷惑性和诱导性,也值得考虑。但无论如何,也没有人敢说过“中国没有热钱”。

   现在有人说了,而且表示“无论从资金通过的渠道还是规模,我们认为现在基本上不存在热钱,因为热钱是快进快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需要注意,这位“外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此使用的主语是“我们”,而不是“我”。这至少可以理解为不是个人观点。但7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新闻处专门发表声明:“《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称中国并无热钱存在》的报道文章,该报道观点不代表外汇局。”但声明中没有指出那位负责人的说法只代表“个人观点”,而这位负责人至今也没有表示只代表他“个人观点”。

   这更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了。前前后后的真真假假,“达·芬奇密码”般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特别关键的是,外管局一纸声明中,除了否认观点代表外管局之外,用的是包括热钱在内的超级大词“跨境资金流动”,没有表示热钱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也没有提供准确的热钱数字。如果说在外交辞令中,使用一些语义含混、内涵丰富的词汇和句式,给有关各方提供解读与行动空间,还情有可原,但现在对国内民众使用这些,就显得多余了。

   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媒体上经常爆出的热钱数字,我就觉得很诧异:即使算作是个多元化社会了,说话也应该有个谱吧,几乎可以忽略的3109亿美元和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1.75万亿美元,谓其天壤之别实不为过!所以就想,应该有个热钱数字的“终结者”,职能部门应该公布统计数字。毕竟,从数据统计的根源上讲,职能部门作为统计和监管部门,它们拥有最权威和最准确的数据,掌握信息的优势非常明显。何况,无论是从保障人民知情权的角度讲,还是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讲,职能部门都应该有一个说法,应该给出自己的统计数字。

     退一步讲,即使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是“终结者”,也应该向社会公布数字,并列出自己的统计口径,供人们参考,让人们做到心中有数。就像此前争议的CPI数字一样,职能部门明确表示住房价格没有统计在内,至少让人们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现在的问题是,职能部门面对热钱数字讳莫如深,凡是你想象中可以给出数字的部门,外管局、商务部、一行三会,甚至是更高级别的主管机构,都没有人出来说话,好容易有个人说话了,希望“能正本清源”了,还被澄清不代表组织。

   难道是部门职能分工中,它们都没有这个职能?还是因为这些机构就热钱规模得出的数据相差太大,怕损害权威而无法公布?抑或是这数字属于国家机密?这些都不得而知。人们能知道的是不该成为难解之谜的热钱数字,现在是个难解之谜;能知道的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而经济下滑的心理预期却在广泛传播;能知道的是有关部门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负有对国家和人民重托的监管部门,它们提供的数字是国家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也是人们判断经济形势的最重要依据。所以,无论是认可“热钱”还是“异常资金”,都不要玩什么概念游戏,都要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向大家公布。如果说现在还不方便对社会公布热钱数字,还不能就是否存在热钱达成共识,对“异常资金”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核实,那至少也应该有个解释和说明,而不是搞得人们惊魂不定。

   在资本全球化的当下世界,没有人否认监管热钱的难度加大,但这不应该成为掩藏数据、甚至掩耳盗铃的说辞根源,本着“防范国际经济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需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着“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让人民讨论”的精神,不能因为概念问题而在热钱问题上搪塞人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