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汽车工业在大部制改革后被20多个部委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9日 00:0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新磊 实习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大部制改革后,汽车工业有了新的主要监管者。

  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印发。期待已久的工信部“三定”方案终于出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有关职责划给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改委把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度这些事情下放了,并没有放权。比如汽车工业的‘国家公告’和‘审批’还在发改委手中。”工信部“三定”方案出台之后第一时间,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总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强调,这意味着,今后汽车行业的管理,发改委和工信部这两个机构都会参与。

  20多个部委涉及汽车管理

  7月11日,近500辆奥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交付使用,将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进行示范运行。

  在燃油高成本时代,中国新能源轿车业前景良好。但是,在这个强劲的商业信号背后,中国汽车工业却无法回避“多头管理”之痛。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滕伯乐的统计,目前有20多个国家部委涉及汽车管理。除了发改委、工信部,汽车制造企业还要处理好与商务部、财政部等涉及汽车行业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在新能源轿车这块领域,“多头管理”有增无减。比如,国家重大汽车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管理职能由科技部行使;但与此同时,汽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等皆由环境保护部监管;而关于新能源行业产业政策制定标准,还将由后续的能源局负责管理。

  7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汽车工业面临的“多头管理”问题多次联系包括长城汽车、浙江吉利汽车、华晨宝马等在内的汽车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言词谨慎,“不便表态”。

  只有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的直言,仍然掷地有声。左延安说,以新产品为例,一般经过国家强制认证的理论周期是3个月,如要进行自愿认证还需3个月,但实际运作的周期更长。多个部门实施多项认证,内容却大体相同,而且不同部门主管的认证要在不同地方进行,汽车企业负担较重。

  去年,左延安在作为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汽车产品认证管理的议案》中建议:实施汽车认证的集中管理,彻底解决“多重认证”;要提高效率,缩短认证周期,简化认证手续,适当降低产品认证费用,减少企业负担。

  如今,这个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理,甚至有加剧“多头管理”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曾对媒体表示,他个人对改善汽车行业“多头管理”的信心不足,因为监管汽车行业的部门一个都没有减少。

  杜芳慈个人认为,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汽车工业应该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管理,发改委不应再保留对于汽车行业的监管职能,比如产业政策的制定、新建汽车生产项目的审核等等。

  多头管理考验大部制

  汽车工业中表现出来的多头管理,只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在其他行业也同样有此弊病。根据专家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能交叉,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政府应当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不应该以‘权利’、‘行政管理’为中心。现在已经与国际接轨,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相比国外一周就能完成的审批速度,我们实在追赶不上市场竞争对手的节奏。”一直关注新能源轿车的李显君教授对此表示无奈,“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协调得好点,效率高一些。”

  和李显君的谨慎不同,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则持乐观态度。“以近两日公布的‘三定’方案为标志,大部制改革现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汪玉凯教授明确地指出,“有关部委的职能配置、整体定位和主要责任都已经清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