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走进江浙探资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11: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企业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加息难以抑制贷款需求

  当前,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答案是:企业规模不同,贷款境遇也不同。

  大企业大多能获得贷款,但除了利率上浮、资金成本增加外,贷款的审批、运转周期也变长了。而在信贷规模控制下,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银行又出现了“垒大户”的倾向。

  江苏银监局曾对120户小企业作过调查: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在去年四个季度分别为92.53%、91.51%、83.87%和80.23%,呈逐季下降之势。浙江银监局对265家小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今年一季度,小企业授信户数比年初减少11664户,下降3.3%;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0.06亿元,仅为去年全年增量的8.6%。

  “以前,我们武进农商行能100%地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需求,现在由于信贷规模太少,实话实说,只能满足50%了。我们这种专做小企业贷款的银行都这样了,你说大银行会咋样?”副行长许春培说。

  加息的目的之一是抑制企业的贷款需求,在实践中效果究竟如何?

  “从理论上说,加息能遏制贷款需求。但在信贷规模控制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根本拿不到贷款,别说加息0.27个百分点,就是加2.7个百分点也要!毕竟,利率高低只是影响企业效益,而资金有无却影响其生存。两厢权衡,当然保命要紧!”调查中,许多银行和企业都这么说。

  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利率正日益走高。时下,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为7.47%,而在温州,民间借贷平均利率已达14.12%,泰顺、文成等地甚至出现了8—9分的民间借贷利率,换算成年利率高达96%—108%。与民间借贷相比,即使加息,银行贷款也显得很“便宜”。

  ●建议

  科学把握力度,实行存贷比控制,差别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下一步,货币信贷调控应如何完善,如何既促发展又防通胀?调查中,监管部门、银行和企业纷纷提出建议。

  在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方面,应当看到,本轮物价上涨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比如投资需求旺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也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猪肉等部分食品供应短缺导致物价结构性上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扬、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增加了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此外,国际能源、农产品等价格上涨也带来了输入型通胀压力。通常而言,货币政策对抑制需求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比较有效,对供给方面的作用却比较有限。如果单纯依赖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胀,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供给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

  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妨碍供给增加、不利于平抑结构性物价上涨。华统集团是一家从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的企业。“目前,每养一头母猪,财政补贴100元。其实,我们现在是效益最好的时候,倒不太需要财政补贴,最需要的是银行贷款,是扩大生产规模。现在,我们养了6万头猪,打算5年内增加到20万头,这样需要增加1亿多元贷款。但银行却纷纷表示‘爱莫能助’,原因只有一个:没有信贷规模。于是,我们也只能维持现有产量,对平抑猪肉价格上涨‘爱莫能助’了。”集团董事长朱俭勇说。

  这种反作用也表现为加大成本推动型、输入型通胀压力。红太阳集团财务总监李钢说,公司的原材料是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上涨很快,工资又在上涨,公司的资金成本也增加很快。前些年,贷款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最低时达5.2%,如今,不仅基准利率高了不少,在此基础上还要至少上浮10%,实际利率约为10%。面对高企的成本,公司不得不选择提价。

  单靠压缩需求来抑制通胀,不仅作用有限,还会与美国次贷危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剧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可能引起经济下滑。

  “应当科学把握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防止超调带来的经济下滑风险,同时加大财政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作用,配合货币政策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地反通胀。”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说。

  在信贷规模控制方面,应当看到,资金也是生产要素,信贷规模控制会影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出现各种异化和扭曲。比如,信贷按季、按月控制会对周期性行业造成资金错配。“农业在春播时需要贷款,秋收时归还贷款。如果按季控制、均衡投放,就可能出现春天时没有贷款,秋天时倒有规模的状况,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义乌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王建伟说。

  再如,信贷规模控制会使资金固化,造成有的地方“有钱没规模”,有的“有规模没钱”;同时,层层下达规模,也可能使资金权力化。

  于学军建议,能否改信贷规模控制为存贷比控制。“即按存款控制贷款,比如,目前存贷比上限为75%,如果认为贷款太多了,就可要求下调存贷比,看70%是否合适;如果仍嫌太高,还可以进一步下调为65%,等等。除了余额控制之外,还可以进行增量控制,即按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存贷比控制既可以达到遏制信贷过快增长的目的,又是比较柔和的市场化手段,不会出现各种异化。”

  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方面,不少银行认为,中小银行的资金面已非常紧张,存款准备金率如果继续大幅提高,很可能使其出现流动性风险。应当对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化调整,小调、不调甚至下调。

  在利率调整方面,应当特别慎重。加息不仅难以抑制贷款增长,还会因为加大企业的资金成本而增加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其反通胀的作用不大。不仅如此,在人民币加快升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背景下,加息可能会刺激更多热钱流入中国。

  此外,不少银行和企业还提出,对以中小企业、“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妨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并明确相关贷款不列入规模控制范围,从而增强它们支持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能力和积极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