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部学术会探讨我国缓解器官短缺的科学之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19:22 新浪财经
规范亲属活体移植、展望脑死亡器官捐献、提高移植长期存活 卫生部-诺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六届学术会 探讨我国缓解器官短缺的科学之道 ·亲属肾移植共识关注活体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和健康发展 ·脑死亡标准反映医学研究的发展,脑死亡器官捐献客观上将扩大器官来源 ·提高移植后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节约宝贵器官资源意味着增加器官供给 ·诺华共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卫生部-诺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继续第二期合作,助力中国移植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2008年7月5日,广西桂林)我国器官移植领域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广西桂林召开。议题主要包括:总结卫生部-诺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一期合作的成果,介绍该项目二期合作的目标和领域;介绍和讨论我国移植界首个关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专家共识;分享脑死亡概念发展和我国在制订脑死亡判定标准相关研究的进展;进一步交流在亲属肝、肾移植临床经验、环孢素(新山地明)在移植后抗排斥反应中的应用、移植后疾病治疗和管理的最新学术进展等。还召开了项目专家委员会会议,对设立亲属移植科研基金和中国器官移植分享网络雏形等议题进行座谈研讨。本次座谈会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协办。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主持大会并介绍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概况和进展。全国100多位器官移植和神经科领域的权威专家者与会。 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器官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对于挽救生命应该发挥的作用。自2006年7月以来,中国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质进展。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及其配套的肾脏、心脏、肺等临床技术准入标准的公布执行、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OTC)的设立、特别是2007年5月1日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为建设包括相关准入、标准和指南等在内的器官移植的科学注册体系和器官分配的行政注册体系、积极探索解决器官短缺的新途径奠定了法制基础。本次研讨会正是围绕新形势下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 活体捐献肾移植专家共识:活体移植人/肾存活优于尸肾,应严格遵循法律原则和伦理学规定, 必须保证供体安全。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石炳毅教授在大会上交流了由该会组织的全国14家肾移植中心数十位专家学者在此前达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指出,活体肾移植可缩短患者等待移植的时间,降低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和因此较少服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更低的毒副作用,降低移植肾不良事件发生率,人和肾的长期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尸肾移植,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已成为尿毒症患者进行家庭自救的一个选择。但活体肾移植必须严格遵循《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有关供者及供受者亲缘关系的规定,限于在卫生部准入和指定的机构开展,得到该机构专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供受者知情同意,科学地进行活体供者医疗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活体供者的安全,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并建立供受者长期随访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活体肾脏移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操作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卫生部-诺华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将设立亲属移植科研基金,支持开展亲属移植供者安全性、受者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和供受者术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脑死亡标准是医学发展的标志 北京协和医院著名神经科专家李舜伟教授分享了死亡概念的发展、我国脑死亡研究和脑死亡判定标准制订的进展。现代医学发展认为,由于脑功能的无可替代性、脑细胞死亡不再生及不可逆性、脑不能移植、不能人工替代等特性,以脑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可以作为死亡的标准。全世界有89个国家对脑死亡进行了立法。但是诊断脑死亡有明确的标准并要经过非常科学的临床判定。我国科学家对脑死亡进行了长期研究,起草了脑死亡判定标准草案(成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教授在大会上提出,脑死亡规范是医学科学进步的标志,从众多意义上说,应在我国启动脑死亡判定标准。他认为,在有呼吸机介入临床抢救的情形下,应采用脑死亡判定标准,该标准是对呼吸机使用时代临床死亡标准的完善和补充。在无呼吸机介入的情形下,应采用心死亡的标准。资料表明,脑死亡只与万分之一的人群有关,绝大部分自然人的死亡都是心跳停止的死亡。但必须明确的概念是,植物人不是脑死亡,脑死亡也不是安乐死。因为供移植的器官必须在心跳停止的几分钟之内进行灌注保存,然后在规定时限内用来移植。脑死亡标准对于器官移植的意义在于,如果有脑死亡判定,又有亡者身前(或故后家属的)器官捐献意愿,以及器官捐献的体系,则有可能实现可供器官移植的脑死亡者捐献器官。世界上器官捐献最好的国家,如奥地利、西班牙,每年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人数为34-36人(34-36 /pmp)。我国2006年才0.016/pmp;2007年为0.03/pmp;相差4位数。中国没有脑死亡医疗实践是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但显然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陈忠华教授认为,我国应该推行脑死亡医疗实践与法规建设并行。 提高移植长期存活 我国器官移植从移植数量、技术、成功率等方面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植后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也是反映器官移植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移植物和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即意味着被移植器官得以很好利用,可以减少同一患者需要再次移植对宝贵器官资源的占用。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交流了抗排斥反应基础药物“环孢素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专家(博鳌会议)共识”。以山地明为代表的环孢素自1978年应用于临床肾移植以来,全世界的器官移植进入了环孢素的时代。作为免疫抑制剂的基石,环孢素的合理使用为提高移植物和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全世界约有近50万新手术者与术后维持期的器官移植受者健在。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7,000多名服用新山地明的活体肾移植患者术后3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服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环孢素也为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至1984年山地明即环孢素引进我国,形成了以环孢素(山地明/新山地明)为基础的标准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肾脏移植手术后的一年移植存活率从过去的50%提高到80%,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大幅下降。现在全国数以万计移植受者健康地生活,有数例新山地明肾移植受者术后存活超过了20年。共识认为,对于移植后糖尿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CV+)的肾移植受者在术后应优先选择环孢素来控制排斥反应。 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总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支持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继续开展第二期合作 在研讨会上,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对外联络与项目管理部部长周简先生介绍了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新一期合作的目标和主要领域。继第一期投入960多万元人民币支持设立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并成功实施首期合作后,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继续独家出资200万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200万元)支持开展由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进行全面项目管理的第二期合作,合作期为期5年,2008年至2012年。本次学术研讨会是该合作项目第二期合作开展的第一个学术活动。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二期合作,旨在通过与国家卫生部及有关政府机构合作,推动有关立法研究,以期达到与器官移植主要国际惯例接轨;通过与中国主要移植学术及相关团体合作,推动对扩大器官获取来源的研究;通过公众宣传推动全社会器官捐赠的观念。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移植及中枢神经药品事业部总监吴云鹏先生介绍了该项目一期合作的情况。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最初成立于2003年,在2003年-2007年第一个合作期内在学术交流、公众教育、法规研究和亲属肾移植基金等四大领域共实施了几十个具体的项目,以此支持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其间共组织举办了5个大型和重要的学术活动,先后有600多人次全国器官移植界的医生与会。举行了13次媒体活动,邀请全国数百位/人次记者与会,在大众媒体上发表了数百篇有关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成就、面临主要问题和呼吁器官捐献的新闻或深度报道。组织网上在线直播宣传,在权威主流媒体上开设专栏以及在北京和上海医科大学举办脑死亡知识巡回演讲等活动。项目还支持卫生部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管理法规起草小组召开了近20次相关法规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座谈会,对完成法规文件和研究报告的完善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促进。支持起草小组对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相关法规进行了检索和研究分析。项目支持设立了诺华亲属肾移植基金,为全国3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实施并申请的、经济困难的亲属肾移植供者提供供者手术费资助。迄今,诺华亲属肾移植基金已支出150多万元人民币,为约300位亲属肾移植捐献者提供了手术费的资助。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