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高企 百姓生活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11:40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杨宜勇 顾 严

  近一段时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出结构性上涨的发展态势。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8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最新公布的四月份CPI又同比上涨8.5%。其中,最为敏感的食品价格上涨22.1%。高涨的价格总水平和食品价格,迫使城乡居民不得不更加关注自己的钱袋子。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

  CPI的上涨程度与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程度是呈正比例关系的,但二者的绝对值并不相等。假设一户居民在第t年的人均消费支出是1万元,第t+1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10%。第t年价格为1万元的消费品和服务,在第t+1年要支付1.1万元才能负担得起。如果这户居民在第t+1年要保持与第t年相同的生活水平不变,就必须增加1千元的消费支出。如果仍然支出1万元,其实际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上一年的90.91%(=1万元/1.1万元),则实际生活水平较上一年下降9.09%(=100%-90.91%)。

  从这一简单的例子中,我们便可以总结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计算通货膨胀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程度的公式,即(100%-100%/CPI)。2007年我国CPI为104.8%,对应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程度为4.58%。2008年一季度CPI同比高达108%,对应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程度为7.4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计算是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计算结果应该称为“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幅度”。通常,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会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同收入阶层面对的通胀压力:最高约1.8倍的差距

  CPI是一个综合指数,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几个大项,每个大项下面又有若干小项,每个小项又对应着若干商品。所谓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可以理解为CPI主要大项的上涨幅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以2008年一季度为例,食品价格上涨了21%,是唯一高于CPI上升幅度的大项。紧随其后的居住价格,涨幅为6.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两个大项的价格水平,仅仅温和上涨了2.2%和3.4%。而衣着、交通和通讯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三个大项的价格,甚至分别下降了1.6%、1.3%和0.6%。

  在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背景下,如果居民消费了较多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支出项目,其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幅度就较大。反之,如果居民主要的消费支出项目价格上涨较为温和,其面临的通胀压力就较小。当前的情况是,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大的居民,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较严重。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占比会逐步下降。那么,目前呈结构性上涨特点的通货膨胀威胁的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

  以2006年的城镇居民收支调查数据为例,收入水平最高的10%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7.29%,收入水平最低的10%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比则高达46.33%(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年鉴2007》)。这样,城镇食品消费价格上涨11.7%,会分别导致这两组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2.86%[=27.29%×(100%-100%/111.7%)]和4.85%[=46.33%×(100%-100%/111.7%)]。不难看出,同样的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幅度可以相差近2个百分点。

  我们根据前述城镇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计算了结构性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组居民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价格上涨导致全体居民平均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1个百分点,那么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划分的五组居民(各占被调查居民人数的20%),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幅度分别为1.23%(低收入组)、1.14%(中低收入组)、1.07%(中等收入组)、0.99%(中高收入组)和0.94%(高收入组)。在低收入组中,占10%的最低收入组下降幅度为1.32%,占5%的困难户幅度为1.35%。在高收入组中,占10%的最高收入组实际生活水平仅下降0.75%。可见,同样的通胀水平,对10%最低收入组居民的压力远远高于10%最高收入组居民,前者的实际生活下降幅度大约是后者的1.8倍。

  按照2008年一季度的数据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幅度为7.24%;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划分的五组居民(各占20%),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的幅度分别为8.83%、8.25%、7.75%、7.17%和6.81%;最高10%收入组由通货膨胀导致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幅度仅为5.43%,最低10%收入组和困难户(占5%)则分别高达9.56%和9.77%。

  应该依靠提高工资应对通胀吗?  

  必须再次说明的是,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收入水平、消费支出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程度。由于收入增长较快,带动消费增加也加快,只要后者的增幅超过通货膨胀的影响,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就仍呈上升之势。2008年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52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收入增幅均超过了CPI增幅,因此从宏观上看,我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未下降。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通货膨胀水平不断攀升,城乡居民扣除价格影响后的实际收入增长是较慢的。2008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现金收入增长9.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4%,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率仅为2.0%。依靠提高收入的办法抵消通货膨胀冲击的空间越来越小。

  提高工资是短期应对通货膨胀冲击的重要手段,能够缓解价格上涨对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负面影响。不过,如果工资水平提高过猛或者过快,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第一种解释是,劳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上涨引致产品成本上升趋向增强,容易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008年3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就曾表示,要“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