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越南“退烧”(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05:01 21世纪经济报道

  珠三角企业“踩刹车”?

  越南政府在2006年已经把全国外资工厂劳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5%,2007年又在此基础上提高了12%,今年1月河内地区又率先提薪13%。但越南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9.5%,同比增长了10%;消费品价格指数也比去年大涨19%,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罢工在越南越发普遍。

  如果说台资企业是因为“抠门”而受影响最甚,其他在越南投资设厂的企业却也难逃此劫。蔓延的罢工潮也把外国制造商卷入越南日益恶化的通膨危机。

  6月初,日本松下电器旗下的越南Panasonic通讯公司(PCV),四座河内车间的近1000名工人发动罢工,要求加薪25%以赶上物价涨幅。

  过去数月,物价上涨已引燃一连串罢工事件,突显出成千上万劳工的愤怒,他们退出农村到河内与胡志明市的新兴开发区找事务,却眼看薪资因食物与燃料价格上涨而大幅缩水。

  “这里的情况,国内难以感受”,国内一家大型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驻越南河内分公司的经理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25%的通胀率还未包括粮食、石油及电气价格可能出现的飞涨,因为越南政府承诺,在6月30日以前会控制这三方面的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而6月30日之后,这些商品也将与其他商品一样,交由市场决定价格。目前,市场上已有价格将会上涨一倍以上的估计,部分越南人开始囤积大米。

  但相对大米而言,人们更愿意买、也是更难买的,就是美元——伴随国内通货膨胀的,是越南盾在外汇市场上的巨大贬值。

  近期,越南盾每天都会贬值5~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意味着人们拿到越南盾后,要跑着去换美元,速度慢了,手里的钱就会更不值钱了。”该经理形容。由于贬值速度过快,现在河内每个小时都会公布一次越南盾兑美元的汇率。

  经营环境如此波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珠三角企业迁往越南的趋势已有所歇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黎友焕认为,越南金融危机可能演变成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各种经济活动运作变得很困难,银行竞争体系陷于困局,金融服务能力缺失,这些都是导致珠三角企业放缓脚步的主要原因。

  黎友焕曾经参与一个全国性的课题调研,到越南等地进行考察。他当时掌握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下半年全中国有290多家企业搬迁到越南,其中46%是广东企业,现在肯定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去年年底以来,珠三角企业根本不可能搬过去了,越南通货膨胀严重,房地产、股市暴涨,导致生产成本上涨。不仅是越南,今年以来印度也出现与越南去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等相似的景况。”黎友焕认为,金融危机将演变成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各行各业生意都很难做。

  但是对一些“大胆”的中国企业来说,越南的金融市场动荡恰恰带来了一些机会。

  原本计划于下个月率团前往越南考察投资的20多家厦门纺织企业,并没有改变计划的打算,行程包括越南胡志明市在内的主要城市。“越南金融危机早就有耳闻,不过并没有影响我们前往越南考察。”厦门斯美泰董事长叶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反倒可能是一件好事!”

  叶向阳认为越南的金融危机有利可图,“比如说以前一个越南的纺织厂价格是100万盾,需要6万美金。如今,在经济危机发生后,该厂价格却因为是不动产降价了40%,因此所需要的美金将减少。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这反而有利于厦门的企业前往越南收购厂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