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万人审计”是对慈善与爱心的最好呵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03:29 中国经济时报

  石子砚

   老百姓捐出的善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救灾、重建款项究竟会不会出问题?审计署的一组数据或许能给公众信心:截至目前,共有近万名审计人员正在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这也是我国审计部门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实际上,从一开始,公众就对善款的去向心存忧虑。据统计,截至6月16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57.32亿元。但是,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近一期的调查数据显示,95%的被访者声称以各种方式援助过汶川大地震灾区,但有6成的被访者担心善款被挪用,5成的人希望能公开善款的用途。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尽快辅以有效的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来消弭公众的这一后顾之忧,那么,这种担心或将成为民间慈善热情的一个“敌人”,对于民间慈善的发育害莫大焉。

   众所周知,5·12大地震后,国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慈善热情,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达457.32亿元之巨,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其中,还出现了“孤寒”老人卖房捐款的感人事迹。但是,这里面也一度有不和谐的因素出现。比如,抗震救灾之初救灾帐篷在某市小区出现,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绵阳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灾特别费”为本行职工购买耐克运动鞋,比如河南省安阳县工商业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擅自将27.11万元捐赠资金用于购买救灾物资等事件,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这种担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戕害了公众的慈善热情。

   由此来看,“万人审计”来的正是时候。如报道所说,近万人的强大审计阵容,将基本摸清救灾钱款流向路径。而且,新任审计长刘家义已经给这支庞大的审计队伍下了命令:救灾款物流向哪里,审计就要跟踪到哪里、监督到哪里,不仅要查到省、市、县,还要跟踪检查到乡、村、人。这一前所未有的审计,是对国民慈善热情与爱心的最好的呵护方式。笔者认为,我们的国民其实并不缺乏慈善情怀与热情。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的是能够呵护与孕育这种慈善情怀的制度。而这种制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培育草根慈善组织,让它尽快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二是在现有的格局之下,加强对官办慈善的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与制衡,保证慈善机构公开、透明运行,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而现在,“万人审计”显然正是着眼于后者而付诸的实际行动。

   神话中,争执不下的众神之所以同意一个身穿白袍的女子担任正义之神,是因她用手巾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纷争者的身份面貌,就不受他们的利诱,不惧他们的权势。由此,在法律的术语中,诞生了一句经典的“程序是正义的蒙眼布”的法学格言。它的意思是:实现最终的正义,离不开程序的保驾护航。笔者认为,对于救灾善款的万人审计,其实就是一块“正义的蒙眼布”。这块“蒙眼布”,其对于善款的合理利用,对于善款的流向,对于实现最终的正义,是一个程序上的保障与保驾护航。这也是对慈善与爱心的最好呵护、回馈与温暖。有了这块“正义的蒙眼布”,国民的慈善热情也就有了最大的依托。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