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输美钢管遭700%报复性关税 钢管出口遭重创酝酿反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7日 02:0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输美钢管将遭到来自美国的毁灭性打击。

   5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称,针对中国主要钢管生产商的“不公平定价行为”,决定对中国输美标准钢管征收最高615.92%的反补贴税以及最高85.55%的反倾销税。虽然最终裁定结果要到7月14日左右公布,中国企业在此之前还有一次抗辩的机会,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业界对此次的裁定结果已不抱希望。

   联合金属网资深钢铁分析师张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已一降再降,并且对这些产品没有进行国家补贴,所以美国方面认为中国企业存在倾销是不合理的。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钢铁分析师徐向春,在他看来美国所谓的反补贴税简直“不可理解”。但他更担心的是,美国的做法是否会引起“骨牌”效应。

   眼下,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中国钢铁企业即将面临的是一场硬战。

  钢管出口很受伤

   据美国商务部公告显示,美国除了将向天津双街钢管集团出口的标准钢管课以615.92%的反补贴关税和85.55%的反倾销税外,还将对另外31家中国钢铁企业课以69.20%的反倾销税、对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企业课以88.55%的反倾销税、对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和金洲集团分别课以29.57%和44.86%的关税、对其他中国钢管供应商则普遍征收37.22%的关税。

   4日,记者致电被课以最高反补贴税率的天津双街钢管集团,该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已焦头烂额,一句“目前还没有应对计划”后就草草挂了电话。

   此前,双街集团的总经理助理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出口的产品全部为焊接管,不享受任何出口退税,也不存在所谓的政府补贴。一旦上述的高额反补贴关税和反倾销税成立,公司将基本丧失美国市场,损失难以预计。

   据中钢协的统计,去年中国输美的钢管约220万吨,其中焊管130万吨。如果一个半月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赞成美国商务部的决定,那么罕见的报复将至少延续5年。中国钢企或将被迫放弃美国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在2007年向美国出口了超过87.6万吨标准钢管,总价达5.48亿美元。据从事钢管行业20余年的Mysteel.com钢管事业部总经理张利民介绍,北美钢管市场占国内企业出口的份额最大,该裁定一旦生效,将对国内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中美“补贴”存分歧

   此次美国商务部态度强硬的理由在于其手中一系列的数据。其调查显示:来自中国的标准钢管在美国的售价比正常价格低了69.20%至85.55%。美国商务部表示:“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生产商(出口商)接受了29.57%至615.92%的补贴。”

   对此,中国企业显然不能认同。

   一位钢管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方面对我们加收44%的关税,是因为我们有采购国有企业热轧钢板,并将之计算为补贴。美国方面甚至拿第三方的利率标准来衡量我们获得的银行贷款,认为这其中也存在补贴。其实,就是他们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张平告诉记者说,此次涉案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历来是没有补贴的。据海关数据统计,主要涉案的天津双街钢管集团、江苏玉龙钢管公司、潍坊东方钢管公司、金洲集团4家企业去年一共出口到美国的焊缝钢管不足20万吨,占整个钢管出口额的10%左右,所以并不存在倾销的问题。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美方此次祭出这种超高惩罚性关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方企业对于调查“非常不配合”。因此,在大部分中国钢企看来,美国的做法带有一定“情绪性”。

  国内钢企积极应对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对华“双反”案件的“重灾区”。

   如果7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再做出肯定性终裁,焊缝钢管即成为美国对华钢铁行业第二宗报复对象。第一宗是美国此前已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同时开征临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今年在中国钢铁出口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提出对中国输美标准钢管征收最高达615.92%的关税,简直不可理解。”徐向春说。然而,让他更担心的是,美国的做法是否会被其他的国家所效仿。

   徐向春表示,去年9月,欧盟同样就焊缝钢管发起对华反倾销案,涉及全国70多家企业,计划征收最低80%的反倾销税。现在为期一年的调查应诉期即将结束,如果届时欧盟与美国步调一致,那么中国钢企面临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表示,开启反补贴调查并采取反补贴措施,既违反美方自身既定的法院判例,也违背了其已经遵循二十多年的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惯例。

   “当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汇率压力、知识产权等工具都不能遏制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之后,美国国内进口竞争产业和有关政客只好用反补贴工具来打击中国的商品出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如此表示。

   显然,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业内专家认为,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应诉企业获得的所有银行贷款均为优惠贷款,而将其认定为补贴,并认定中国不存在商业化运作的银行体系,进而对基准利率采用替代做法,这些无疑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业界的利益。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维护自身的利益。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