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嵊州领带集体议价背后:30家韩资企业撤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 01: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费常泰 特约记者 裘浙锋

  “本来说好一起提价,最后还是没统一!”对于浙江嵊州领带集体提价事件(详见本报4月30日第7版《嵊州领带行业发起集体议价》),巴贝集团老板金耀颇多无奈。

  5月13日,身兼嵊州领带行业协会的金耀证实,仅有部分企业响应该协会宣布集体提价0.1美元的计划。由于更多中小企业继续低价争抢外贸订单,这一“价格同盟”名存实亡。

  就在此时,嵊州领带业内却传出消息:30多家韩资企业考虑撤离嵊州。

  “少数韩资企业失去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金耀向本报记者介绍,在1990年代,韩国是全球主要的领带加工基地。到了2000年以后,嵊州替代韩国,成为全球领带中心。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规律,促使大量韩资企业迁徙到嵊州。

  据嵊州市外经贸局统计,在当地落户的30多家韩资企业注册资本金共480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657万美元,实到外资697.5万美元,其中26家企业与领带服饰产业相关,13家企业由韩国人管理。这些韩资企业一年出口超过1亿美元。

  但2006年以后,随着高档织机、先进技术在嵊州的普及,辉煌的韩资企业逐渐失去光环。这最终导致了今年以来部分韩资企业撤出嵊州。

  韩资撤出嵊州,传递出的真正信号是,嵊州领带产业的进化——在嵊州领带产业园,很多工厂的行政办公楼里,有两三间韩国人的办公室,外挂一块韩资企业的牌子。“其实他们是挂靠这家工厂的,主要是接一些单子,然后放给这家工厂做。”金耀说。

  2006年后,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少量韩资企业,纷纷剥离工厂,凭借长期的国际贸易关系,转而从事专门的接单业务。到了2008年,在一些韩国人打道回府后,留下的韩资企业大多也选择了收缩版图。

  生产线上的演进故事,在2008年的嵊州再次传出一记破壳声。

  “前几天,刚有两家分别引进了两条新生产线,削减了1/3员工。”领带协会副秘书长周庆余表示,这既是产业升级的标志,也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迫使领带企业再次走上新的成本压缩之路。

  周庆余认为,正是因为大规模的产业基地优势,使得本土民营资本在这场世界性产业变迁过程中胜出。而现在,面对外贸出口的低廉价格和低附加值,面对生产成本的大量上升,酝酿集体提价,也正是嵊州领带为进一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而奋力一搏的结果。

  而在一条全球供应链上,嵊州领带这个世界最大的产业集群,还在遭遇各种压力:燃油价格提高带来运输成本增加,今年以来真丝原料价格上涨12.5%。这都影响到1000多家嵊州领带企业的生存。“巴贝”、RANDA公司均认为,停止恶性价格战,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出口均价仅约2.35美元的这条嵊州领带的必由之路。

  包含在集体提价事件背后的,是嵊州领带产业转型的构想。领带协会在一份报告中说,提价是为了维护产业利益,这种产业利益包括改善劳雇关系,提供职工生活、福利待遇,倡导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阻止损害产业利益的相互压价等无序行为,预防国际反倾销调查。

  为此,领带协会向政府建议,提价后产生的增值税、所得税留地方部分,返还给领带产业,由协会专款专用,用于产业发展中的技术攻关、拓展市场、品牌运作等。

  所有这些长远的利益,都被交织在这次提价事件中。嵊州市外经贸局一位主管出口的副局长认为,“不能相互踢脚头,而要大家一起捏紧拳头。这是嵊州领带业需要长期解决的一个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