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四川农田撂荒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7日 22:27  CCTV经济半小时

  一年之间,碳氨的价格上涨了48%,而农忙季节雇佣人工的价格也从去年的每天30元上涨到了目前的50元;另外,种子农药等农资也都在大幅度涨价,每亩耕地的生产成本上涨了百元以上,而与此同时,粮食价格略有上升,但不足以抵消生产成本的涨价。

  彭国华:“由于我们这个农资价格上涨,但是我们这个粮食的价格涨幅不大。”

  据了解,在武胜地区,2006年的稻谷收购国家保护价是每斤0.72元;2007年依然维持每斤0.72元不变;2008年4月的价格为每斤0.79元。

  彭国华:“也就是说粮食涨幅的这部分被农资价格上涨冲淡了,也就是说他要亏。”

  国家种粮补贴在增加,粮价也在上涨,但它们加到一块,还赶不上种粮成本的增加,在这种压力下,农民只好选择了撂荒这种办法,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不仅对农业生产力是种浪费,更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那武胜县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撂荒土地重新种上粮食?

  如何减少土地撂荒,让所有的耕地都种上粮食?武胜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县里最主要的措施是鼓励代耕。

  彭国华:“充分利用乡、村或一些中间组织,由代耕者和土地撂荒者相互进行协商过后,以协议的形式将土地进行代耕。”

  武胜县将治理土地撂荒作为任务下达到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黄角湾村的一位代耕者把别人的撂荒地耕种了一年就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镇黄角湾村村民代耕者他放弃代耕别人的撂荒地,但把自己的地全种了粮食,因为他年龄大了,没法出外打工,只能种地,与这位代耕者不同,记者在当地听到一位代耕种田大户,已经接手了别人十五六亩的撂荒地,都种上了粮食,那他是一什么条件代耕撂荒地的?

  记者:“你种他们的地你要给他们钱吗?”

  唐华明:“都不给钱,我们代耕都不给钱,他(耕地承包户)只有粮食直补款,由他自己领。”

  唐华明说,他种地靠规模产生效益,自己家有5亩耕地,加上代耕的撂荒地,总共种了20多亩地。

  记者:“种的这些地现在有没有收益呢?挣钱多不多?”

  唐华明:“种地从利润来说是不高,但是种地种的多的话,我一个人一亩地如果20元钱,我十亩地可以200元钱,一亩地有200元钱,我十亩地就有2000元钱,我只是从差距来说。”

  唐华明说,他种了20亩地,即使农忙季节也不雇佣人工帮忙,都是他一个人耕种,全年满负荷劳动,节省下来雇小工的钱就是自己的收入,一亩地五百元的话,20亩地一年就有一万元的收入,那这个村子现在还有100亩撂荒地,唐华明表示不愿再代耕了。

  蒋元理:“他主要是挣劳动力的钱,因为他当作给别人打工每一天50元,他现在给自己种一天也相当于去给别人打工一天50元,但是他只是现在解决他暂时年纪比较年轻的情况下,他这样,但长年累月,长期下去是不现实的。”

  由于武胜县是丘陵地形,耕地承包给农户后,每家的土地都小块分割,撂荒的土地更是分散,因此,即使一个人代耕了很多土地,也无法进行大规模机耕,纯粹靠苦力满负荷进行生产,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武胜县希望通过别的方式提高种粮效益,首先是政府出资建立化肥储备制度,以平抑不断上涨的化肥价格。

  彭国华:“政府出资200万元直接介入供销系统,由供销系统提前购进一批化肥。”

  四川省武胜县农资供销联合社主任王元平:“这一片就是我们的储备中心,所有的都是中心储备库,下边还有24个,300平方米以上的储备点,淡季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地方是全部存满了的。”

  据介绍,由于政府出资建立了化肥储备库,武胜县的化肥销售价格比周边地区要低10%左右,另外,就在记者采访时,武胜县刚刚拿到了中央财政下发的2008年种粮直补资金。

  彭国华:“昨天刚刚得到好的消息,市里边又新增加粮食直补资金,也就是说农资综合补助直补资金新增了,接近一千万元,总的来说,全县的直补资金达到4246.5万元。”

  半小时观察:如何解开粮价上涨死结?

  刚才我们看到的,种地不挣钱反而赔钱,在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听起来非常不真实。但我们昨天和今天连续的调查证明,这不仅仅是一种残酷的现实,而且还引发了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撂荒潮。土地撂荒、农民不种地,粮食产量上不去,价格就会继续上涨。

  要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我们以前想的是行政处罚手段,这个手段其实解决不了问题。要彻底根治土地撂荒,恐怕要从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入手,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另一方面协调好各个市场,调控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的价格,使农民种田不再受制于通货膨胀,反过来又能抑制通货膨胀。

  主编:张凯华

  记者:刘煜晨

  摄像:张明(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