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逃离中国银行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17:22 财富时报

  由于次贷引发的资金压力,这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

  - 何禹欣 文

  4年前花旗失去的和美国银行(BoA)得到的,现在似乎都要一并还给市场。事实果真如此吗?

  2005年年中,美国银行取代花旗成为建行的第一个国际战略投资者,以25亿美元从国有大股东手中买到了9.1%的股权,又在IPO时购入价值5亿美元新股,并可在2010年之前将股比进一步提高到19.9%。

  4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独家报道了美国银行打算出售所持有的建行股份的消息。次日,美国银行便宣布因受资产减记和信贷成本上升影响,今年1季度赢利同比骤跌了近80%。

  情势看来严重,一场外资撤出中资金融机构──特别是海外上市的国有银行──的大规模出逃似乎正在拉开序幕。瑞信资深银行分析师Sherry Lin表示,目前希望卖掉手中所持有的中资银行策略性股份的外资战略投资者(下称“外资战投”),大都出于次贷引发的资金压力。

  根据瑞信所作的统计,外资战略投资者所持有的建行、中行和交行的H股将在2008年达到“解禁”高峰。以建行为例,其今年8月底的“解禁”后,H股将达到224亿 股,相当于流通股的9.6%——美国银行持有其中的7.5%,淡马锡持有余下的2.1%。交行和中行即将“解禁”的H股比例则更为庞大,分别达到18.6%(91亿股)和13.91%(353亿股),可流通时间分别在今年的8月下旬和12月底。

  美国银行并不是第一个“出逃者”。去年11月,淡马锡便分别沽出了10.82亿中行H股和2.80亿建行H股,估计获利在30亿港元以上。此外,去年年底摩根士丹利也传出拟出售自己在中金股份的消息。

  是否因为熬不住次贷难关,国际金融巨头们行将舍弃中国银行业呢?

  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淡马锡卖掉的上述中资银行股均不是当年的策略性股份,而是在银行IPO后从市场买入的部分。而美国银行对自己的建行资产的处置其实也包含两部分:一方面以市价(或接近市价)出售自己名下的战略股份;另一方面,则按先前约定,以建行IPO价格继续增持股份。Sherry Lin认为美国银行的策略是目前情势权衡之下的最好选择,既能获得亟需资金,又能继续分享中国银行业很好的成长前景。

  为美国银行简单算一笔账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样的“进退”策略有多么精明。建行的H股发行价为每股2.35港元,而截至本文发稿前,4月21日建行H股收盘价为每股6.35港元——是发行价的2.7倍。但美国银行的买入价并不是发行价。根据中国《财经》杂志报道,美国银行获得的建行股价定价“相当于1.15至1.2倍的市净率值”,而建行实际发行价的市净率约为1.96倍。换句话说,美国银行按市价每卖出1股建行H股,再以IPO价买回1股,持股比例没有变化,但理论上每股可获利4港元以上!

  事实上,外资战投们在入股中资银行时获得的“最惠”条件,是它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投资的根本原因。除了美国银行以外,汇丰在入股交行时也获得了类似的入股及增持条件。由此可见,“出逃”之说对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外资战投其实很难成立。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面对外资战投的“套利”策略,中资银行是否应该止于无所作为?正如今天的美国银行正忙于出售自己包括建行战略股份和大宗经纪业务,断臂求存一样;中资银行和当日需要借力外资战投以确保海外IPO成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双方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难得的变化,这正是重启谈判、改变昔日“过于优惠”条件的良机。

  (李鑫对本文也有贡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