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恒山“窗口指导”特区新定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0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世玲 黄磊 是要“政策”还是要“帽子”?顶着“帽子”后可以干些什么?这也许是现时特区、综改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困惑的问题。 4月24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主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承办的“海南改革开放发展高层论坛上”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借海南说事,说“帽子”比“政策”重要,并对特区提出了“四特别”的新定位。 “帽子”比“政策”更重要 对于“帽子”和“政策”的问题,范恒山说:“我发现,中西部有一个认识,好像是优惠政策给的越具体就越好。但是,比较起来,东部地区则更多希望给一顶‘帽子’,给一顶‘帽子’就有了无限的试验改革空间。” 范恒山谈及他调研中遇到的情况说,一个“帽子”反而给地方提供了更大的作为空间,而“给具体的政策,地方反而被限制住了”。他解释,因为越是具体的政策,批起来也就越复杂,同时限制也就越多。 在当天的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也表达出单一功能的优惠政策反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情况。 陈文敬分析,目前中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名目繁多,如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等,这些监管区“功能单一、政策缺位,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以及低效率和低效益”。 事实上,通过“功能整合、政策叠加”,可以促进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转变。但在范的“帽子”逻辑中,特区本身就具有更大的演绎空间。“特区,比综合改革试验区、统筹发展区优惠的多。” 特区“四特别”新定位 像海南这样的之前就有“特区”帽子的地区,范恒山表示,将来进一步发展还是要在“特”字上做文章。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特”?范恒山,这位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给出了系统思路。 首先,要有“特别思维”。 “海南必须从寄希望于国家优惠政策的框框中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引起攀比。”范恒山称,“特区”们在新时期首先需要有这样的“特别思维”,即不要常规思维下的“优惠政策”。 同时,他表示,即便是国家要在某个地方推动什么“大动作”,也要看看那些地区现有的发展定位、发展需求是否符合国家战略。 因此,“特区”谋求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有“特别定位”,即地方实际需求和国家战略定位要求结合起来。以此为前提,包括海南在内的“特区”才能增加新的可试性。 如何“特别定位”?范恒山拿海南做比。他认为海南应该把握以下几点原则: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同时这种示范和试验又是建立在自身特点和实际基础之上的。 总体而言,海南的探索不在于追求经济总量,而在于追求质量;不在于追求强大,而在于追求体现和谐和协调。海南的定位应该把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陆地和海洋、自身的特色和世界的共性、人和自然等等有机结合起来,来考虑下一步发展的定位。 在上述特别思维和定位前提下,范恒山认为,“特别创造”将成为支撑“特区”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他还是以海南为例说明什么是“特别创造”。 目前,海南省在产业选择上提出“一省两地”战略(“一省”即新兴工业省,“两地”即“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对此范认为,这种选择是准确的,但“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应该把旅游度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这个中心,利用资源整合产业”。 在特别的“思维、定位、创造”之后,是“特别方式”。范解读,特别方式,就是特区要“用足用活”现有的政策,特别是大的政策。 他说,“特区”的概念本身和特区的“试点权”都为特区的决策者们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在海南特区的发展上,洋浦保税港区的试点、国际旅游岛的试点都是在“试点权”下成功的做法。 “尽管我拿海南来说事儿,但是对特区发展的建议,对四个特区都是一样的。”范笑谈。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