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甘肃应加强山丹军马场生态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 05:46 中国经济时报

  仵树大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参加全国两会甘肃团讨论时曾提出,最关心甘肃的四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祁连山的冰川保护。这不仅因为祁连山冰川对于西北内陆的气候调节、环境改善、涵养水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且祁连山的生态保护还关系到甘肃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大马营草原的甘肃山丹军马场,地处张掖、金昌两市上游,是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带,也是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环境的改善对于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作用。

  祁连山生态的支撑点

   目前,祁连山内有2859条冰川,储水量811亿立方米,被誉为“高山冰源水库”,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的56条内陆河以及地下水的来源地,每年有72亿立方米的水出山,灌溉70万公顷农田,养育着460万百姓,是河西走廊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山丹军马场作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曾位居世界第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马场,水源涵养林达212万亩,占祁连山林区的5.2%;林业用地80万亩,占祁连山林区的8.8%,是河西走廊的天然绿色屏障。西大河、马营河、童子坝河均发源于马场南部祁连山区,灌溉下游近百万亩耕地,养育着河西金昌市、山丹县、民乐县的几十万百姓,是下游地区国民经济的命脉。

   “马场对于平衡祁连山生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山丹军马场副场长刘新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山丹军马场地处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的分界处,水源主要是祁连山雪山融水,年径流量约3.05亿立方米,其中76.8%基本上都归下游使用。因此,山丹军马场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对祁连山冰川的保护,也关乎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肩负更多社会责任

   2001年,山丹军马场初步确定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善马场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并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甘肃省政府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20万亩的计划。

   “实际上,截至去年,山丹军马场已实现退耕还林3.2万亩,荒地造林4万亩,马场现有耕地面积41万亩,可耕种面积在逐年减少。”刘新春告诉记者,实施退耕还林不单纯是基于马场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也是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对祁连山生态的根本保护。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面积的扩大,在提高马场种植收入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这是双赢之举。

   对于拥有329.54万亩土地的山丹军马场而言,缩减耕地至41万亩,逐年追加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无疑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

   山丹军马场的生态保护举措在记者的进一步采访中得到了印证。在距离祁连山平羌口十多公里的马场一分场,十队种植工人王多林正在耕地上种植沙棘。他告诉记者,除了自家承包的50亩耕地外,他又种植了2亩退耕还林地,国家每年每亩退耕还林地补贴140元,在马场的地质条件下,沙棘容易维护,并且沙棘还能达到涵养耕地周围水源的效果。在平羌口附近,山丹军马场的退耕还林面积就达到了4000多亩。

   在白雪覆盖的祁连山下记者看到,西大河水库周围已聚集了上千只野黄鸭,时而成群盘旋,时而落地觅食,与水旁的云杉和草地自然融为一体。刘新春说,这得益于退耕还林的实施和马场禁伐休牧政策的落实,也将为马场发展生态旅游打下良好基础。

   专家呼吁:

   山丹军马场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郝树声就呼吁,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中牧集团退耕还林还草,参照内蒙古部分地区的退牧还草补偿办法将山丹军马场的2万人员实行生态移民,并成立一个由甘肃省政府直接领导的祁连山管理机构,切实加快祁连山水源林的建设步伐。

   对此,山丹军马场副场长吕海卿告诉记者,山丹军马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实施了大规模退牧还草,这是马场长期发展的需要。2001年又提出退耕还林还草20万亩的项目计划,截至去年,马场虽然已实施退耕还林3.2万亩,但由于种种原因,与预期目标还相差甚远,我们也希望林业部门在山丹军马场退耕还林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

   吕海卿表示,对于生态移民,马场从去年开始已同张掖市及甘州区接洽协商,拟在市区内修建“丹马生态城”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将职工从海拔2600米以上的山区整体搬迁下来,以缓解马场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