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印象:亚洲需要什么样的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1:08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舒眉 发自海南博鳌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绿色亚洲,是亚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月11-13日,一场各界明星云集的盛会,在中国海南岛小镇博鳌举行。 拜亚洲崛起所赐,平时难得聚拢在一块的政治家(中国主席胡锦涛、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等)、商界领袖(沃尔沃、谷歌、爱立信、微软、雪佛兰、美林等世界顶级企业的领导人)、学界精英(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等中外学术名人),甚至好莱坞明星(如李连杰)都出现在这里。若把这些重要人物的名字都列出来,恐怕十页纸都不够。 他们要商讨的大话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而子话题则牵涉甚广,包括气候问题、金融改革创新、绿色能源、互联网的未来、房地产等等。 除了两天内要完成的2场全体大会、7场分会、2场午餐会、3场主题会和1场圆桌会议外,博鳌还有各种各样的招待会、演出活动、夜间聚会、私人宴会等非正式交流,主办方还提供了开阔的高尔夫球场供来宾们边挥杆边交流。 博鳌秀 博鳌其实是世界500强企业开拓竞逐亚洲市场、融入亚洲社会的重要舞台。 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议题设计者之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仲仪分析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负责人,都希望通过论坛平台,进一步了解中国新阶段的改革开放举措,并与中国的政界和企业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记者了解,成为博鳌亚洲论坛顶级赞助商的门槛高达400万元人民币。除顶级赞助商外,2008年年会的赞助商还包括美林集团、塔塔集团、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德勤公司、星巴克等等。 因此,博鳌之行广告无处不在:从机场到酒店,从酒店到会场,赞助商一路“轰炸”,房地产、旅游、食品、汽车、政府招商的广告铺天盖地。 最有意思的是会议间隙,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组织的题为“香港特区可持续发展”午餐会。曾荫权以漂亮的英语向参会代表重新定位香港的形象。 他说:“相信很多人都会说香港是个水泥森林——挤迫喧闹、高厦林立、夜色璀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较月光更为耀目。这些只是实情的一部分,是香港给人的片面印象,也是广告界和新闻界喜欢描绘香港的一面。” 话锋一转,他接着说:“事实上,香港面积1100平方公里,其中大约四成是受保护的郊野公园,而由于香港地势多山,另有三成土地属于不能兴建的乡郊和绿化地带,或者是低密度乡村发展区。” 他表示香港正循多个方面优化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场演讲给很多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代表表示:“这是城市营销的一次成功展示,内地的地方政府应该向曾荫权学习如何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措辞来改变人们印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 当然,这儿也有真正激烈的辩论——针对主持人曾子墨提出的“今年房地产企业到底会有多困难”的问题,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称要死也是银行先死,房地产商后死。这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三天结束之后,每个人都疲惫不堪。留下的是什么呢?或许最主要的还是亚洲未来如何发展,这也正是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如何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要什么样的发展 博鳌论坛历年的议题,无不围绕着亚洲发展的重点设置。理解了博鳌论坛,也就找到了亚洲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举行首届年会,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开宗明义提出亚洲的远景与挑战是亚洲的新机会。2007年则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2008年则提出将力求实现“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综观议题设置,可以看出,博鳌论坛力图向世界传递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希望展示出亚洲的开放、友好、创新和绿色,并向其他区域发出共赢呼唤。这与近十年来亚洲各国的经济、资源、贸易急速整合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而绿色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则是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美国前总统财政顾问约翰·拉特里奇指出:“气候的变化原因是我们的开发不是可持续性的,这是已经发生了的一个现象,所以现在新兴市场必须要找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发展中要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绿色亚洲,是亚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论坛上探讨这一问题,说明更加开放的亚洲愿意面对这一问题,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尽管东西方国家对彼此“义务”的理解和期待还存在差异。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圆桌会议的举行,使论坛对于“变革”的探讨格外引人注目。 对中国30年巨变,中国的企业家们有着切身的体会。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中远集团30年间,从一个年运量只有几百万吨的企业,发展成目前全球第二大现代物流企业,未来3-5年,中远的目标是世界第一,更令人振奋的是,几乎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都表达了在行业内争当世界第一的雄心。 这番表述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教授既震惊又羡慕,但他同时提醒这些雄心勃勃的全球市场参与者,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也要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共赢的关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