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粮市排除万难求稳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 16:58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 肖可

  中国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周一表示,中国粮食供需形势日渐吃紧,食用油供应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需要依靠进口。

  尽管中国反复强调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中国的粮食供给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但是其需求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产速度。

  严格控制粮食出口

  聂振邦在

  提到耕地不断减少和水资源匮乏问题时表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保持粮食供需长期基本平衡的任务非常艰巨。”

  由于干旱、成本提高和期货投资者认为中国在将来进口更多粮食期望值提高等因素,国际粮价不断刷新纪录。聂振邦还表示,由于需求的快速增加,中国对食用油进口的依赖也在加剧。“(食用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聂振邦称中国将坚持和完善对农民的补贴制度,严格控制粮食出口。

  四措施确保市场粮价稳定

  中南海对粮食问题之重视却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一是世界粮食形势不乐观,部分国家已因粮荒引发混乱;二是年初冰雪突袭,内地通胀攀升,粮食和食品首当其冲,倘若粮食短缺防线突破,政府防止通胀布局将功亏一篑。“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最知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硬道理。中央财政部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投入5625亿元人民币,在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再增加投入252.5亿元人民币,主要直接补贴农民,包括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提高最低收购价等举措。发改委、财政部照单抓药,更称提高收购价不会给通胀加温。平心而论,这些补贴摊到农家头上,在农资等提价下所得已无多。好在农耕乃农之本分,进城务工也不易,预计内地今年粮食仍处平稳发展态势。这在全球粮价高企、内地通胀预期加剧下,不啻定海神针。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目标,是使市场粮价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不大涨,也不大落。国家将采取以下措施:要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这是稳定粮价的基础;严格控制主要粮食品种出口;加强粮食运输调度,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供应;要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生活。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不会推动物价上涨

  对于近日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这是综合考虑了种粮成本、顺价销售、国内外差价等多种因素后慎重确定的。

  去年化肥价格上涨幅度较高,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南方遭受雨雪灾害,北方旱情严重,为鼓励农民种粮,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有必要提高最低收购价。

  今年2月8日和3月28日,国家共两次提高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