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22:12  CCTV经济半小时

  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对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如果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算起,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13.8%,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节节走高?来看一下记者康敬峰发回的报道。

  记者:“今天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中间价首次突破7元关口,自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经接近16%。”

  记者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网站上看到,1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为6.992元,这是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创出的新高,通过对近期外汇交易市场的查询,记者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格早就突破了7元关口,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破7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性在增强。自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就在不断升值,但是在7.5之前,人民币的升值更多的来自于被动性升值,也就是来自于美元的贬值,但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明显加快。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为6.4%,但是今年第一季度,仅仅三个月,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就达到了4.2%,平均一个月上涨1.4个百分点,刘煜辉认为,从去年底开始,随着中国通胀压力的日趋明显,央行更多的考虑,采用汇率手段来调控经济,这也加快了人民币主动升值的趋势。

  刘煜辉告诉记者,未来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未来的一个演变状况,以及美国的经济走势;另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我国改善经济贸易结构的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就是巨大的贸易顺差能否回落。

  刘煜辉:“国际收支的失衡状况得到改善的话,这个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大为的减轻。”

  刘煜辉认为,由于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微弱,尽管人民币在升值,但是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在上涨,所以对贸易顺差的改善也就很小。但是,由于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大多是以美元进行结算,人民币升值之后,会造成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这将直接影响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出口行业。

  刘煜辉:“这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很可能赶不上,已经没办法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剩下唯一的渠道,一个是产业的转型,或者产业的外迁,再一个就是选择倒闭。”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一方面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势货币,然而,国内一部分行业也因为人民币汇率走高,而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像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的纺织服装行业,就感觉到人民币汇率破七对他们是雪山加霜,来看看纺织企业的反应。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人民币升值太快了,让他们感到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然而刘杰告诉记者,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的利润就下降了0.6%,现在企业利润是越来越薄了。

  作为北京的名牌产品企业,铜牛集团下属的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出口针织服装的企业,产品出口率达到80%以上,年出口销量达三千多万美金。然而,在人民币一路小跑升值的过程中,企业出口产品的销售利润,却在一路下滑,刘杰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在人民币升值之前,企业的毛利率能保持在10%到15%,当人民币升值5%的时候,实际利润,只减少了2%到3%,但是现在企业的利润,仅剩下2%到4%了,这个2—4之间,是纺织行业应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数,这个数应该是维系纺织的发展的数字。

  作为当家掌门,让刘杰感到更难以应对的是,在人民币一路小跑升值的过程中,与他们长期合作的一些国外客户可能会放弃继续与他们合作,从而去选择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的企业,这个压力,比销售利润降低的压力还要大。

  刘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只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一方面积极地跟客户调整一些产品结构,通过生产利润相对较大的高端产品,来弥补汇率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

  在汇率的此消彼涨中,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纺织业,很多靠低价打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加工企业,此时也已经无法再挣到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再来看看记者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调查。

  记者在广东的一家鞋厂看到,上午十点,正是上班的时间,不过这家工厂的大铁门却紧紧地锁着,零乱的场景告诉记者,这里似乎已经人去楼空。记者走访了多家工厂,见到的几乎是同样的情境,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关闭或搬走的工厂越来越多,而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告诉记者,如今在加工制造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像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