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富困局之一:生活之困 日子不好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12:55 《数字商业时代》

  日常消费开支以30%~50%的幅度增长;

  用色拉油替代花生油,用鸡、鸭肉替代猪、牛肉;

  不购买书报杂志,不外出游玩;

  城市中低收入者本已十分节俭的日子,还得过得更加仔细。

  伙食费涨一半 的哥辛劳养家

  采访·撰文=许磊 摄影=刘志坚

  早上7点多钟,倪德恒一家就在忙碌着迎接“昂贵”的新一天。31岁的倪德恒已经开了5年出租车,他是家里起得最早的,负责叫醒全家人。他们住在北京市海淀区最西北的角落——白家疃村。

  母亲张凤英先去家门口自己开的小卖店收拾一下,准备开张。儿子天天正在收拾书本准备上学。吃过早饭后,妻子焦萍萍骑上自行车准备去超市上班,她是“蒙古王”酒的促销员。

  倪德恒出门检查车辆时发现天气有些阴沉。最近打车的乘客常常跟他聊起物价,二十个人里就有七八个会提起那个他不太熟悉的词——“C什么I”。倪德恒一家没有记账的习惯,家里所有的收入基本上都花在伙食上。

  “每月比去年多花一半。”倪德恒心里盘算着,今年肉、菜、油大涨价,每月家里要用一桶食用油,以前不过30~40元,现在翻升到80元。倪德恒一个月除去汽油钱和交公司的“份钱”,口袋里能剩下2500块,妻子在超市每月能领到的工资1000元。

  倪德恒早出晚归,每天要在外吃两顿饭。牛肉面从7元变成9元,盖饭从8元涨到10元,倪德恒每天得多花5块钱。每个月多花150元,菜里的肉却变少了,倪德恒常去的一家小饭馆里,土豆炖牛肉变成了土豆炖鸭肉,他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发笑。

  焦萍萍的中午饭也得在外面吃,她不敢吃太好的,但每天中午3块钱的一顿饭也涨到了5元。她在超市里卖的酒,每瓶价格相当于她在外一星期的午餐费。去年这种酒从30几元涨到了40几元后,开始有顾客嫌贵不买了。

  除了白酒,啤酒也在涨。母亲张凤英的小卖店里,瓶装啤酒一箱从28元涨到36元。自从啤酒、食用油甚至花生瓜子这些卖得好的货开始涨价后,顾客便越来越少。虽然城市化的建设步伐还没走到白家疃村,但大超市已经把免费班车开进了村,小卖店的生意更冷淡了。

  张凤英一边经营小卖店一边琢磨家里今天买什么菜,去哪个菜市场买会更便宜。村里的菜市场终归会便宜一些。倪德恒记得最近一次吃排骨还是在春节的时候,当时,排骨已经从7元一斤变成14元。以前张凤英挑好肉买,现在挑便宜肉买,蔬菜只买些应季的便宜菜。

  这天清早,北京降温,7岁的天天觉得屋子里有点冷。天天上小学一年级,已经开始进行英语和数学等课外补习,半年要花费1000元。每天他要喝一袋早餐奶和一袋酸奶,早餐奶比去年贵了30%,焦萍萍一个月得多花30元给儿子买奶。

  好在冬天过去了,不用继续烧煤了。白家疃全村靠烧煤供暖,倪德恒一家一冬天少说烧3吨煤,两年前还300多元一吨的价格现在已经涨到700元了,算上小卖店的取暖,倪德恒全家一年多“烧”了2000块钱。

  倪德恒很少带天天出去玩,他工作太忙,而且出去了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一家人也不太买书看报,焦萍萍记得以前丈夫晚上收车回来都会带一份加油站免费赠送的报纸,后来加油站不送了,全家就只看电视新闻了。

  倪德恒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他希望天天能快点长成男人。北京的奥运会就要开了,城里大兴土木地修地铁,这让出租车的生意比以前清淡了,但倪德恒还是得继续开车,这是他唯一的养家技能。

  倪德恒打开车门上了车准备出发,北京的清晨下起了自2007年国庆以来的第一场雨。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