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旺
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问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社会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着重把握“六个坚持”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谢旭人指出,要坚持从整体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要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又要注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坚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坚持突出重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矛盾。
从七个方面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谢旭人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突出反映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上。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从7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二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三是建立和完善适合国情和WTO规则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综合运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金融政策等加强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四是强化并不断完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补贴政策。五是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六是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转变扶贫模式。七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要向农村倾斜,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村道路、电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改造,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并通过以工代赈等形式直接增加农民就业及其收入。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方面。谢旭人强调,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和互助机制,鼓励和支持地区间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落实国家财政支持政策,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构建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转移支付体系,建立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确保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