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探寻央企改革新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0:19 上海国资

  要探寻央企改革重组的新路径,也许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明确

  “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强调。

  温家宝说:“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国企改革就属于上述必须加快推进的各项改革中的重要一项,而央企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然而,央企改革的形势正如其他诸多领域内的改革一样,“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

  不过,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要加快推进央企改革,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不仅仅需要坚定改革的决心,更需要明确推进改革的机制体制,廓清未来改革进程的路径选择。

  在经过前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后,央企改革的环境、形势、任务和方式、手段等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国内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改革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烈。央企的数目越来越少,但市场主体的意识越来越明确,博弈能力也越来越强。其博弈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和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上,也表现在央企和它的大股东国资委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行政性力量的关系上。

  正在发展中的东航重组事件,就是这一变化的鲜明写照。其相关各方利益博弈之复杂,已非之前的央企改革重组所能比拟。一方面,东航、中航等已具有强烈市场主体意识和利益诉求的央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着并购争夺战,其市场化程度之高,引人注目。另一方面,对于民航业这一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改革重组,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成熟的思路和路径。因而在到目前为止的东航重组事件中,如何站在整个行业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角度上,对重组事件施加足够有力的影响,对国资委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航空业的改革重组前途未明,其他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改革重组亦已开始推进。改革越到后来,压力和阻力越大,情势也越复杂。因为要改革的行业很敏感,要重组的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也很高。面对这样的形势,国资委在其中的表现让人期待。国资委若要摆脱“尴尬”的地位,就必须树立推进央企改革重组的新思维,寻找推进央企改革重组的新路径。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合理确定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央企的布局,如何推动央企的强强联合,如何引导具有强烈市场意识和市场手段的央企实现国家的战略布局,如果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央企市场化的改革......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实际上,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国资委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很显然,在接下来要重点推进改革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已非国资委能完全左右。况且,国资委自身的定位和改革,在国有资产法没有出台实施之前,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国资委的尴尬实际上就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尴尬。

  因而,要探寻央企改革重组的新路径,也许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明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