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府有责任把握市场均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3月17日,上证指数继续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至3813点,收于3820.5点,下挫142.63点,尾盘恐慌杀跌蜂拥而出,深沪两市共594只股票跌停,中国资本市场陷入信心危机。这种危机不仅来自市场对估值过高的调整、货币紧缩的预期及美国衰退的影响,更来自对监管部门无动于衷的恐慌。

    处于新兴与转轨阶段的中国股市向来具有“政策市”的特点,即政府具有培育和维护市场成长的责任。长期以来,中国股市承担着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融资的综合性功能,而自2007年始,则肩负吸收过剩流动性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国有大型蓝筹公司高价IPO;另一方面,批准和发行基金达2万亿之巨,吸收居民储蓄流入股市。相对基金的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由于股权分置,包括新上市的大型蓝筹流通股却极少,造成了过多的资金(基金)追逐过少的具有价值的蓝筹股分,酝酿了蓝筹泡沫。

    而目前则恰恰相反,在资金供给上,自去年基金受到“只卖不买”约束并停发基金。进入2008年后,资本品供给呈现爆炸式增长,全年大小非解禁的全部限售股可流通规模达到3万亿以上,而货币紧缩的政策导致企业变现冲动更强,此外,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近50家公司提出的总再融资额高达2600亿元。与此同时,创业板、大型IPO箭在弦上,对拖拉机账户的清查也令大量境外游资减仓出货。而在资金供给上,受制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而供给减少,由于股市的大跌,资金陆续撤离,在这种情况下,基金更难募集。

    也就是说,在所谓的资产重估和吸收过剩流动性过程中,缺乏供需均衡的把握,这从客观上注定了股市的大起大落,而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及市场。在去年过量基金制造泡沫过程中,仅仅依靠提高印花税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供求失衡的实质问题,也就没能阻止吹大泡沫;而当前,在市场狂跌引发投资者信心崩溃的时候,监管层应该及时地改善市场供需失衡,暂停或者减少大型增发和IPO,以有利于创业板的推出和减缓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冲击,并应调低过高的印花税,因为过高印花税本身就会在市场抽走上千亿的资金,这些资金几乎相当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分红。

    中国经济面临普遍的供需失衡,这种失衡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控制供给而又忽略均衡原则所致,从而令市场失灵,酝酿波动。如当前的中国通胀就是源于长期的失衡,即长期管制的要素价格过低(汇率过低),导致贸易顺差过多,从而出现流动性泛滥,承受汇率升值压力。中国近期的通胀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以来的要素重估,即以提高要素价格(通胀)以缓解升值压力和经济结构失衡,这是一个要素回归的过程,连续几年的提价增加了农业种植成本和基础原料的价格,从而在2007年引爆通胀;目前的通胀则增添了输入性因素,即由于美元贬值导致全球大宗商品成为资金抵御通胀的杠杆,引起能源、农产品等价格飞涨,中国要素在价值回归的过程中,还要追赶国际价格。因此说,中国通胀并非主要由需求拉动,而是成本型通胀,是由于长期失衡造成的。这是一个矫正汇率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如不矫正,失衡将继续;如矫正,就会出现通胀和经济放缓,即滞胀。

    政府部门应该把握适时的均衡,面对资本市场由于供需失衡导致的暴跌,应该及时地叫停或者减少大型再融资以及IPO行为,降低印花税,以恢复市场对供需均衡的信心,如果失衡问题得不到解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撤离市场,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不可预测的冲击。(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