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沉重成本压力促深企快速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1:43 深圳特区报

  本报记者 杨 勇 潘未末 王晓晴 吴德群 沈 勇 吴 凡

  在10天的调查中,记者发现,面对这次范围较广、幅度较大、影响较深的结构性价格上涨,深圳企业大多沉着应对,因地制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推行精益生产、加快自主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或企业转型、实施节能降耗工程等,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和“重用”,并成为成本大考的主流答案。

  专家指出,这次全国范围的成本大考,可以说是对企业整体实力、应变能力和战略执行力度的一次大检阅,大考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

  加强内部管理消化成本压力

  “前些年我们全力抓扩张、铺网络,但今年的策略是要谨慎,尽量稳住现在的经营状况,看清形势再发展。”祥乐物流的董事长、总经理黄晓东表示,他们不会再一味追求扩大业务规模,而要转向修炼内功、强化管理,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首先是利用科技手段精简机构,优化岗位设计,减员生效。“将人员缩减到能维持正常运作就行。”以前,祥乐物流在珠三角范围内用于配送的28辆车都配备了押运员,但去年10月,公司一次性投入5万多元,给这些车安装了GPS监控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后,该公司把其中22辆车的押运员减掉了。

  与此同时,祥乐物流在内部管理尽力挖潜。该公司自有运输车辆80多辆,以前都外包给维修厂修理维护,但去年10月,他们招聘了两个专业维修工,将原来外包的业务收回,使车辆维修费用下降了30%。80辆车原来一年维修费用要50万元,但今年可以控制在36万元至38万元。

  与祥乐一样,快一步物流公司首先也想到了控制网点和裁员。业务最好的2004年,该公司有230多名员工、14个网点。但到现在,只留下10个网点,员工减至118人。业务量没缩减多少,但人员和管理费用大幅减少。

  在机械行业,加强内部管理也是普遍通行的应对之策。“在企业内部流程和管理上发掘潜力,降低内部成本,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用得较多的做法。”据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李沛良介绍,不少企业在精益生产、自动化和绩效管理方面加大了力度,算账“算计”到以元计的程度。

  同样是做内部挖潜的文章,食品加工企业一品轩却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靠压缩规模来控制成本,而是在成功拓宽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最近加大马力,最大限度利用工厂现有产能,尽量让机器设备满负荷运作,以此摊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家电巨头康佳面对原材料的持续涨价,通过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来降低成本及费用。全面成本管理强调的是降成本的广度,康佳从产业链上游、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及日常费用控制等各环节来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降成本的深度,康佳以更加精细化的手段,深挖节支增效的潜力,做到求细、求实、求深。在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时,康佳重点把住关键原材料的采购节奏,如彩电把握好面板、芯片的采购周期,通过少批量、多批次实现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最小化;白电领域则与压缩机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

  加快自主创新拓展利润空间

  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原本微利的深圳各家电企业目前正采取积极措施,消化成本风险,力求保住来之不易的微利。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成为家电企业最主要的利器。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