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调查报告显示:洋巨头的光辉形象变暗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8:16 金羊网-羊城晚报

  “跨国公司在华形象”公众评价调查报告显示——调查报告显示 “洋巨头”的光辉形象变暗淡

  从1982年跨国公司开始他们的中国之旅算起,至今已有25年,外商对华投资设立的企业累计已经超过57万家,投入资金累计超过6650亿美元。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从2007年10月开始开展为期3个月的“跨国公司在华形象”公众评价的调查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公众心目中曾经的光辉形象,正变得暗淡。

  本次调查共涉及70家在华开展业务、公众较为熟悉的跨国知名企业,调查内容包括企业产品、品牌形象、职业吸引力和企业公民等方面,样本范围覆盖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广东城市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调查方法采用了街头拦访、电话访问、网络访问等形式。调查共完成问卷3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260份。

  57%受访者认同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贡献

  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良好的公众形象主要靠领先的技术(49.44%)和热心公益活动(41.59%)建立起来。

  近九成受访者承认,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贡献,其中认为较大贡献和很大贡献的受访者占57.09%。

  跨国公司对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52.11%)、带来先进的技术(44.55%)、增加就业和纳税(43.33%)。

  受访者认为,与中国企业相比,跨国公司的优势是在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高(55.35%),产品设计讲究、质量高(42.22%),公司治理规范、管理效率高(40.11%)等方面。

  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做得好的行为有:品牌与市场推广(57.74%)、处理消费者投诉(36.37%)、遵守商业信用(33.43%)。

  作为企业公民,虽然有76.22%的受访者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履行了社会责任,但仅有22.54%的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履行的社会责任与在中国所获得的巨额利益相称。

  受访者最反感跨国公司对中国消费者定高价格

  跨国公司让公众最反感的行为是,销售同样的商品却对中国消费者制定更高的价格;其次是产品中文说明书隐瞒某些英文说明书上所说的产品缺陷和提醒;把污染产业转移到中国生产;以中国法律法规为借口,拒绝为购买同样产品的中国消费者进行赔偿等。

  跨国公司最能够引起公众好感的行为是,向中国企业转让先进技术;其次是参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培养本地人才;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经营等。

  职业吸引力是影响跨国公司公众形象的一个重要指标,被访者认为,跨国公司的福利好,是被吸引去跨国公司工作的首要原因;高薪水被列在第二位;选择个人发展空间和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受访者也分别接近五成。

  逾80%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存在歧视中国员工现象

  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有54.36%的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对中国的自主创新有推动作用;有45.64%的受访者不确定或不认可跨国公司对中国自主创新的作用。

  对于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是否会损害中国经济独立性的问题,多数人持中立态度;认为会

  损害中国经济独立性和认为不会损害中国经济的被访者比例相当。

  对于很多跨国公司声称自己在中国未盈利的观点,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表示完全相信跨国公司在中国未盈利的只占5.97%。

  有81.29%的受访者认为,跨国公司存在歧视中国员工现象;其中有18.8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普遍现象。仅有7.5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这种现象。

  中国与某国的外交关系会影响32.76%受访者购买该国公司的商品;40.23%的受访者表示会看情况,明确表示不会受外交关系影响的仅有21.27%。可见,与中国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对该国企业在华开展业务,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胡昕 赵薇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